常见的血管瘤有毛细血管瘤、i海绵状血管瘤、i血管畸形、i鲜红斑痣等。
1.毛细血管瘤11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紫红,l高出皮面,l如草莓样。生后3个月内生长迅速,l6个月后减慢,l病变颜色逐渐变浅,l部分患儿的病变可以完全自然消退,l完全消退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
2.海绵状血管瘤11表现为皮下柔软的包块,l有的挤压可以缩小。皮肤常有红色的血管痣样改变,l易侵犯肌肉、i骨膜和深部组织。部分患儿的瘤体生长较快。局部穿刺可以抽出可以凝固的鲜血。
3.血管畸形病变范围广,l受累肢体可弥漫性增粗、i增长;可有皮温升高、i局部震颤和搏动,l不能自然消退。
4.鲜红斑痣11多出生后即存在,l病变皮肤为鲜红或酒红色,l压之褪色且不高出皮面,l生长变化较慢,l不能自然消退。
【适应证】
1.观察随诊
(1)年龄小、i瘤体不大、i生长缓慢、i有自然消退倾向的血管瘤,l如皮肤的草莓样血管瘤、i腮腺血管瘤等。
(2)不影响功能、i生长慢的血管瘤。
2.瘤体内局部注射药物如曲安西龙(确炎舒松)加地塞米松(长效和短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给药)、i平阳霉素及其他硬化剂等。适用指征如下:i
(1)头面部、i影响外貌、i小的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l可以避免手术引起的毁容。
(2)生长较快的、i范围局限的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3)术后部分复发的患儿。
3.手术
(1)肿瘤局限、i手术不造成严重的毁容或功能障碍的血管瘤,l可以全部切除,l必要时也可部分切除。
(2)威胁生命或影响功能的、i不能完整切除的血管瘤可予缝扎瘤体和结扎止血。
4.血管栓塞或选择性动脉注药11瘤体巨大、i深部的或部分内脏的血管瘤。一般要先做血管造影确定瘤体的供应血管和可能栓塞的范围。
5.染料激光(注射光敏药物后用激光治疗)用于鲜红斑痣的去除。
6.弹力绷带11难以切除的、i影响功能的四肢血管瘤长期坚持白天用弹力绷带包扎,l晚上去除,l抬高患肢,l可以缓解症状和降低肿瘤生长速度。
7.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干扰素治疗
(1)新生儿或小婴儿肿瘤面积巨大、i生长迅速者。
(2)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8.激光、i核素贴敷、i冷冻等治疗11可用于皮肤浅表的、i较小的毛细血管瘤,l一般多遗留瘢痕。
【禁忌证】
1.增长过快的血管瘤,l头面部影响外貌的血管瘤不应等待观察。
2.部位深在的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不用作用浅表的核素贴敷、i冷冻或激光治疗。
3.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应在控制病情以后进行手术治疗和局部注药治疗。
4.不影响功能的、i肢体的弥漫性血管瘤手术切除效果不好,l甚至造成功能障碍。
5.任何会造成毁容和功能障碍的过激治疗。
【操作方法及程序】
瘤体内药物注射:i
(1)先了解血管瘤的范围和毗邻器官的关系;在瘤旁正常皮肤处进针刺人瘤体。
(2)抽出血液后在瘤体内多方向多点注药。拔针后针孔处加压。
【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
2.注药时不要过于浅表,l防止皮肤坏死。
3.注药后可以出现全身发热反应,l注意测量体温,l必要时降温处理。
4.瘤体过度萎缩后可以造成局部色素变化和组织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