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后,l大量血浆成分外渗,l血细胞的破坏导致血容量减少,l继而又产生心排出量减少,l外周阻力增加,l心肌收缩能力下降,l共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是判断烧伤患者有无休克或休克程度的重要监测指标。传统的监测方法是无创性的,l例如可以利用袖带式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l但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来说,l操作不便,l干扰因素较多,l袖带易污染创面。尿量的监测虽可反映全身血流灌注的状况,l但尿量的变化晚于心输出量变化1~21h。心率和指(趾)端血氧饱和度测定仪虽然监测方便,l但指标单一,l不易全面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条件者应采用Swan-Ganz导管(即带气囊的漂浮导管)经上腔或下腔静脉,l进右心房、i右心室,l管尖端到达肺动脉,l可以监测右房压(RAP)、i肺动脉压(PAP)、i肺动脉楔嵌压(PAWP),l计算心排量(C0)和心排指数(CI),l通过计算还可获得每搏量(SV)、i每搏指数(SVI)、i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i右心室每搏功指数(RVSWI)、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
【适应证】
1.了解心脏泵血功能,lCO和CI是最好的指标。
2.了解心脏前负荷,lPAWP接近左心房压,l可作为左心前负荷的可靠指标,l右心前负荷与中心静脉压有关,lRAP可反映中心静脉压。
3.了解心脏后负荷,l左心后负荷与体循环阻力有关,l右心后负荷与肺循环阻力有关。
4.衡量心脏收缩能力,l最好的指标是每搏量(SV)。
5.监测血容量变化,l指导休克期复苏和切痂植皮手术前、i中、i后的补液情况。
6.监测心血管循环状态,l指导休克、i心肺功能障碍并发症的救治。
【禁忌证】
1.没有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包括:i出血性疾患、i免疫抑制严重的患者。
3.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操作熟练的人员。
【操作方法】
以锁骨下静脉为例,l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方法如下。
1.取锁骨中点紧贴下缘作为穿刺点,l常规消毒后标记穿刺点。
2.用肝素盐水冲洗右心房和肺动脉管腔,l检查气囊充盈是否对称,l是否漏气。
3.蓝色右心房管端与冲洗装置相连,l黄色肺动脉管端通过压力传导管与压力传导组相连。
4.穿刺点局麻后,l穿刺针尖指向胸骨上窝方向,l针体与体表呈30°角进针,l回抽见血,l去掉注射器。自针尾置入导丝(不超过151cm),l拔除穿刺针留下导丝。
5.用尖刀扩大穿刺点创口,l将皮肤扩张器与漂浮导管外鞘一起沿导丝置入121cm左右,l拔出导丝和扩张器。自外鞘口将漂浮导管置入,l回抽肺动脉开口有回血,l证明导管已在静脉内。
6.导管前进151cm左右,l接近右心房,l气囊充气0.8~1.01ml,l将导管轻柔地向前推进,l沿着血流方向,l监测仪示波器逐步显示出右心房、i右心室、i肺动脉不同部位特点的波形,l直至出现肺动脉嵌顿压波形,l此时导管不能再进。
7.撤去充气注射器,l气囊自动放气,l出现PAP波形,l证明漂浮导管尖端已在肺动脉。
8.连接冲洗装置后,l即可根据需要监测RAP、iPAP和PAWP。
9.用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将心输出量测量仪温度电极与漂浮导管温度输出电极连接,l同时将监测仪温度探子置于冰盐水中,l启动测量仪上START按钮,l屏幕出现“READY”后,l41S内将冰盐水快速注入右房导管,l读取心排量(CO)。输入体表面积可读取心排指数(CI)。上述操作连续3次,l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
1.必要的设备与技术准备充分后,l方能开展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2.成人选用7F导管,l儿童选用5F、i4F导管。尾端颜色蓝色为右心房管,l黄色为肺动脉管,l红色是气囊开口,l白色是热敏电阻导线。
3.推荐使用一次性传感器,l读数准确,l可与冲洗装置连接。
4.若监测仪无心排量测量装置,l须接心排机。
5.肝素冲洗液的浓度是每501ml生理盐水中加入肝素21m1。
6.穿刺人路包括肘静脉、i颈内静脉、i锁骨下静脉。优先选择颈内和锁骨下静脉,l直接进入上腔静脉,l血流快,l不易形成血栓。尽可能选择没有烧伤的部位,l若不能避开,l则须加强穿刺点的无菌保护,l谨防感染,l最好不超过3d拔管。
7.注意无菌操作,l减少感染机会。
8.为减少血栓形成,l注意定时肝素盐水冲洗;不主张重复使用导管,l因反复使用,l管外层特氟隆易磨损,l形成血栓;选择血流速度快的上腔静脉入路。
9.气囊嵌顿时间不宜过长,l已免产生肺梗死和肺动脉破裂等并发症。
10.气囊放气时不可强行抽气,l以免囊壁损伤。移走尾端注射器即可自动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