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

【适应证】

凡经CT、i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l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

【禁忌证】

血肿量较小,l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

【术前准备】

完善影像学检查,l明确出血位置、i范围及血肿密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适于血肿属液体状态,l包膜不甚肥厚,l无钙化者。

(1)体位:i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l采取仰卧位,l头偏向健侧,l患侧肩下垫枕,l减少颈部的扭曲。

(2)钻孔:i根据血肿位置,l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l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l质地较厚,l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l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

(3)置管冲洗:i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l然后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内,l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l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

(4)留管引流:i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l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l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l缝合钻孔切口,l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l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d拔除,l先拔低位置管,l后解开高位导管,l以空针边吸引边拔出,l以排出囊腔上部的空气。

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骨瓣开颅清除术适合于包膜明显肥厚或已有钙化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l或反复钻孔引流失败的病人。

开颅后,l可以将硬脑膜连同与之粘连的血肿外膜一并剪开,l尽可能将增厚的包膜切除,l并妥善止血,l通常不需要切除血肿包膜的脏层,l以免造成皮质损伤。保护蛛网膜的完整,l以免造成局部积液。

【注意事项】

1.插入导管时要有一定角度,l冲洗时动作要轻柔,l注意避免损伤脑实质。年轻者脑复位较快,l故不宜反复插管。

2.行骨瓣开颅时,l开瓣要足够大。

3.病人拔管前平卧48h。

4.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人,l必要时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气颅和新的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1.血肿复发或形成积液。

2.引流管损伤脑组织或皮质血管。

3.气颅。

4.术后感染。

5.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