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适应证】

1.年龄在80岁以下,l无严重的心脏、i肝脏疾患,l肾脏功能正常。

2.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l且逐渐加重持续1h以上。

3.CT无低密度灶且排除脑出血或其他明显的颅内疾患。

4.无出血倾向。

5.颈内动脉系统发病时间在6h之内,l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病在72h内。

【禁忌证】

1.临床症状呈明显改善趋势。

2.颅内或其他脏器有出血倾向。

3.2个月之内有颅内或其他手术外伤史。

4.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5.治疗前收缩压>4.0kPa(180mmHg),l或舒张压>14.7kPa(110mmHg)。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高度怀疑脑梗死后应立即行CT扫描,l确定有无禁忌证。

2.进行全面的体检,l并了解详细的病史,l常规术前血液化验检查。

3.立即进行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一般在局麻、i全身肝素化状态下进行,l给予吸氧,l进行心、i电以及生命体征检测并准备必要的抢救措施。如果病人躁动,l酌情予以镇静。

4.确定栓塞的部位及程度(完全闭塞还是部分闭塞)后,l立即换导引导管及微导管行选择性溶栓。微导管的头端应该尽量靠近血栓。如果能够穿过栓子,l可以行超选择造影,l以明确闭塞远端血管和血流状况以及血栓的长度。

5.如果尿激酶用量超过限度,l可以使用机械方法辅助再通,l如球囊扩张或使用血栓取出装置。

6.导丝、i导管操作要轻柔,l应在路径图下插管,l以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l造成新的脑梗死。

7.溶栓后有残余狭窄,l可以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技术重建血管。

8.如果动脉纡曲,l微导管不能在短时间内到位,l应该抓紧时间在上游血管给予溶栓药物。

9.溶栓过程中,l要不断地了解病人的状态,l决定继续治疗或终止治疗。

10.在溶栓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l应该判断是否有出血,l必要时行检查,l一旦有出血,l立即停止治疗并中和肝素,l酌情予以处理。

【注意事项】

1.溶栓药物选择、i剂量、i给药速度

(1)尿激酶:i颈内动脉系统75万U,l椎-基底动脉系统100万U。1万U/min。

(2)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i一般20mg,l1mg/min。

2.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l在决定打开之前要谨慎,l如果估计闭塞时间在4~6h以上,l无任何侧支循环,lCT提示闭塞侧半球肿胀,l再通后出血的可能性大。

椎-基底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l时间窗可以适当延长。

3.术后处理

(1)术后给予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l防止再次血栓形成。

(2)给予钙离子通道拮抗药防止由于导管或血栓的刺激而引起的血管痉挛。

【手术后并发症】

溶栓后出血:i是最危险的手术后并发症,l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一旦出血,l立即中和肝素,l停止抗凝、i抗血小板治疗。颅内血肿超过30ml,l应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l但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