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皮肤、i皮下组织缺损,l采用皮片移植不能达到功能和外形恢复的目的者。
2.局部没有良好的皮瓣可供转移,l或虽可转移,l但估计功能、i外形效果不佳者。
3.局部没有适当的岛状皮瓣或岛状肌皮瓣供转移者。
4.重要的感觉区或功能区需要皮瓣修复时,l可选用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皮瓣或肌皮瓣移植。
5.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全身情况良好,l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
(2)手术者有相应的解剖知识、i显微外科技能和经验。
(3)受区及其附近有可供吻接的正常血管。
(4)具备显微外科的基本设施。
【术前准备】
1.全身常规检查11全身状况及血液常规检查,l肝、i肾功能及血生化检查。
2.局部检查11了解损伤或畸形的原因、i范围、i深度,l并注意瘢痕切除及松解后创面大小、i形状的变化,l选择最合适的皮瓣(包括色泽、i质地等)。
3.受区及供区准备11受区及供区如有急性感染时,l应予以有效控制,l如为新鲜创伤受区(急诊),l应彻底清创。
4.供、i受区吻接血管的检查11了解供、i受区吻接血管的解剖,l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出血管位置与走向,l并用亚甲蓝标记。
【麻醉】
根据情况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
手术一般分两组进行,l一组切取游离皮瓣。另一组处理受区创面,l准备好吻接用的动脉和静脉,l一般准备2条静脉。
1.皮瓣切取11沿设计好的切口线切开皮肤、i皮下组织至深筋膜。剥离、i掀起该皮瓣。解剖出动脉和静脉至需要的长度备用。
2.受区准备11去除病变组织,l解剖出相应的受区可供吻合的动、i静脉血管备用。
3.吻合血管11先后切断供区动脉、i静脉。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断端后,l将皮瓣转移至受区。与受区的动、i静脉进行端一端吻合或端一侧吻合。吻合的顺序可以是先动脉,l后静脉;也可以是先静脉,l后动脉。
4.缝合创面11血管吻合完毕后,l观察20~30min,l皮瓣血液循环良好,l分层缝合,l放置引流。
【术后处理】
1.术后常规处理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扩血管和抗凝血药物等措施并疏通微循环,l如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l静滴,l每日2次;复方丹参溶液8~16ml,l加入10%葡萄糖液,l静滴。罂粟碱120~240mg,l分4次静脉给予。
2.全身情况的观察和处理11注意观察生命指标、i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等;由于使用扩血管药及抗凝血药,l应注意出血倾向,l必要时可使用鱼精蛋白、i维生素1K1等凝血药物或输入全血;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药。
3.局部的观察及处理
(1)室温:i25~28℃最为适宜。
(2)随时注意体位,l防止皮瓣蒂部受压、i扭曲及有张力,l必要时抬高患肢,l促进静脉回流。
(3)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l及时防治血管危象,l观察内容为:i
色泽:i术后皮瓣正常色泽应较健处稍红,l如色泽青紫,l常提示静脉回流障碍,l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皮温:i正常皮瓣皮温较健处皮温高1~2℃,l应维持在31℃以上。一般情况下,l低于27℃,l常提示动脉供血障碍,l27~31℃,l常提示静脉回流障碍。皮温突然降低3℃以上或持续低于健处3℃以上,l均为手术探查的指征。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或用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流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局部血流障碍。
【血管危象的防治】
因吻接血管发生血流障碍,l危及皮瓣成活,l称为血管危象。由于血管本身的因素如血管痉挛、i血栓形成、i血管扭转或张力过大而引起的血管危象,l一般发生在术后24h内;因血管外因素如血肿、i水肿、i体位突变、i感染等造成的血管危象,l则无一定规律。血管危象的判断一般不困难,l而血管危象处理方法的选择,l有时是相当困难的,l一般情况下,l经过体位调熬、i保暖措施、i抗痉挛和抗凝血药物的应用30min后,l无明显好转者,l应手术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