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皮瓣移植

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组织瓣,l是利用身体某块肌肉(或一部分肌肉)连同其浅层的皮下组织、i皮肤一并切取,l以进入该肌肉的血管为蒂进行转移,l用于较大创面缺损的修复或肌肉功能的重建。肌皮瓣的血液供应充沛,l抗感染力强,l易于成活,l组织量丰富,l是整形重建外科常用的组织瓣之一。

【适应证】

1.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缺损。

2.病灶局部血液循环较差,l营养状况不良,l形成难以愈合或伴有组织缺损的创面,l如慢性放射性溃疡、i慢性骨髓炎伴有大面积皮肤瘢痕、i褥疮及深层重要组织结构或器官外露。

3.组织器官再造,l如乳癌术后乳房再造等。

4.用于肌肉功能的重建,l如小儿麻痹后遗症,l屈肘、i屈腕肌肉功能丧失等。

【优缺点】

1.优点

(1)血运丰富,l创面易于愈合。

(2)抗感染力强,l生物学的清除作用较一般皮瓣好,l并且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3)手术操作较容易。

(4)应用广泛,l几乎身体所有表浅部位肌肉均可就近取材。

(5)肌皮瓣含有较厚的肌组织,l缓冲作用大,l有良好的衬垫作用,l可用于覆盖创面,l充填缺损。

(6)带血管神经移植可用于一些病损肌肉的功能重建。

(7)应用显微外科技术,l可进行远位转移。

2.缺点

(1)肌皮瓣为复合组织,l比较厚,l在某些情况下外观臃肿。

(2)因丧失肌肉而致供区肌力减弱。

(3)供区常有凹陷畸形,l影响美观,l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选择原则】

肌皮瓣的切取必须符合以下原则:i

1.肌肉要有主要血管供应。

2.由肌肉或肌肉内走行的肌皮动脉供血给皮肤。

3.有协同肌可以代偿其功能,l不会因为肌肉移走后引起供瓣区明显的功能障碍。

4.以血管蒂为轴,l有相当大的移动或旋转范围。

另外,l肌皮瓣的选择同样要遵守就近取材、i就近转移、i尽量不损伤肌肉的运动及神经支配的原则。

【手术设计及方法】

1.根据创面的大小、i部位及形状,l设计合适的肌皮瓣。一般以肌肉血管蒂为中心,l画出该肌及其供养皮瓣的范围,l按其旋转弧度测量转移瓣的末端,l以能达到受区的最远端,l并稍有富余为合适。最简单的转移方式是带有肌肉的单蒂式肌皮瓣。如需要延长肌皮瓣的旋转距离,l可将皮肤蒂切断,l或再切断部分肌肉蒂。如果受区和供区之间有正常的组织间隔,l可形成岛状肌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

2.切取肌皮瓣采用顺行切取或逆行切取。手术方法应根据转移不同区域的肌皮瓣而异。其要点是:i

(1)切取肌皮瓣时,l切开皮肤、i皮下组织和深层筋膜,l向肌肉间隔分离,l为防止发生剪力错动损伤肌皮血管穿支,l应将其表面的皮肤与肌缘暂时缝合固定。

(2)如采用顺行切取,l应按照解剖位置仔细分离,l先将蒂部主要营养血管显露出来,l并加以保护,l再根据预先的设计向远侧切取该肌皮瓣。

(3)如为逆行切取,l先切断肌皮瓣的远端,l再向近侧解剖游离,l找到人肌的血管束后,l循血管束向近侧解剖血管蒂。

(4)肌皮瓣转移后,l先将其远端缝在受区适当的位置。缝合前观察蒂部张力及皮缘的血液循环。如张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l可在肌肉基底部稍加分离,l至血液循环满意后再缝合固定。肌肉深面放置引流。包扎时皮瓣部暴露或松软敷料覆盖,l以便术后观察血运。肢体用石膏托固定。供区直接缝合。如仍有困难,l则取断层皮片移植。

(5)如须修复缺损肌肉的功能,l应注意解剖和保护好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

根据修复缺损的需要,l采用带蒂转移或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移植。

【术后处理】

1.术后48h内,l注意观察皮瓣颜色、i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l如有水肿,l要抬高局部,l促进回流,l同时注意肌皮瓣下有无血肿,l若表皮出现散在的紫斑及小水疱,l表示有血液循环危象发生,l应及时进一步处理。

2.受区应予以固定,l直至愈合。对于因固定给患者带来的不便,l应加强生活护理,l并说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事项】

1.肌肉从附着点切断后,l其体积将会缩小,l因此术前设计时肌皮瓣要足够大。

2.充分重视解剖变异,l设计时要将旋转弧度估计得充分些,l使有足够大的肌皮瓣和足够长的蒂,l以便转移覆盖远部的缺损。

3.术前皮瓣设计力求避开血液供应不良的肌肉。

4.用部分肌肉形成肌皮瓣时,l须避免损伤支配另外部分肌肉的血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