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推拿治疗

脊柱推拿治疗疼痛性疾病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广为流传,l但是由于对疾病的诊断有误,l病情变化把握不准,l处理不当,l或者采用不适当的暴力致使脊柱和软组织损伤,l甚至血管神经损伤,l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所以,l一定要由训练有素的专科医师进行治疗。

【适应证】

(1)适合慢性颈腰痛病患者。

(2)椎间盘突出症。

(3)急性腰扭伤。

【禁忌证】

(1)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

(2)有脊柱器质性病变(结核、i肿瘤、i畸形等)。

(3)有严重椎管狭窄、i马尾神经损害、i巨大型椎间盘突出。

(4)体质虚弱、i骨质疏松症、i老年患者慎用。

【操作方法】

1.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分坐姿和卧姿两种体位,l以下介绍卧姿法。患者仰卧位,l头颈项部垫入适宜的厚枕,l使颈椎前倾,l治疗上颈段时约前倾10°,l中颈段(C3~5)前倾20°,l下颈段(C5~7)前倾30°为宜。医师站于患者头侧,l左手掌心向上从其颈项部伸入,l如需松解的颈椎节段在右侧,l用中指定点按压此处,l余4指辅佐;如需松解的节段在左侧,l则用拇指定点按压病变节段侧后方的小关节处。左手虎口与掌心呈半握拳状托住病人颈项头部。右手腕部屈曲连同掌根及大小鱼际肌呈弧形按住病人下颌处,l嘱其全身放松。助手站在病人足侧,l双手紧握其左足踝上部,l同医师上下作反向伸引,l待医师指下感觉关节跳动或闻及弹响,l手法即告成功。本法治疗视病变节段部位多少而定,l通常每周治疗1次,l3或4次完成一疗程。

2.腰椎旋转复位法病人坐位,l腰部放松。助手站在病人侧方,l用一手扶住病人肩部,l另一手按压其膝上方以稳住下肢。医者坐于病人后侧方,l用一手拇指顶推偏歪的棘突,l另一手从病人腋下穿过按住其颈项,l然后分三步完成整个动作(即前屈,l侧屈,l旋转)。先嘱病人主动慢慢弯腰,l当前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时即稳住在此幅度。然后再向同侧侧屈至一定幅度,l使病变节段被限制在这个脊柱曲线的顶点上,l而这个曲线的顶点将是最小的阻力点,l因此手法的定位和作用就被局限住了。此时再做旋转运动,l医者按住颈项的手下压,l肘部同时上抬,l拇指用力顶推棘突,l助手则协力推压对侧肩部,l各方协调动作,l使病人腰椎做最大幅度的旋转,l常可听到“喀嗒”响声和拇指下有棘突跳动感。

3.腰椎牵压手法患者俯卧位,l肩外展屈肘,l两臂自然放平,l采用胸带与下肢固定带牵引。术者蹲跨双足立于病人躯干两侧,l待助手启动牵引床逐渐使患者腰脊柱拉伸时,l术者双手拇指沿脊柱棘突旁约(2cm)脊椎骨突关节连线由上腰段向腰骶段滑行推压,l当拇指推压到病变间隙时,l牵引力须达到患者体重2倍左右,l通常为120~150kg,l术者迅速向脊柱前方重压,l此刻可觉脊椎骨突关节明显跳动,l并发出咔咔声响,l尔后缓慢使牵引力减小至消失,l无骨节跳动者可重复操作1遍。术毕,l嘱患者平卧4h,l绝对卧床1周,l下床行走时,l要用腰支持带保护。

4.腰椎牵扳手法患者俯卧位,l双臂放于躯体两侧。以一条折叠式样的长宽布带从患者背部至腋下分别掏入,l于其胸前交叉引出固定在床头(或以特制的胸部牵引带固定)。助手用双手握拿患侧下肢踝上部作对抗牵引。医者站立于患侧,l以一手指按压在病损椎间棘突旁小关节处,l此处既是椎旁压痛点又是脊椎侧弯凸起点,l另一手于健侧下肢膝上部扳提使髋部过伸。嘱助手逐渐牵伸患侧下肢,l待术者指下觉有关节牵开感时,l提健肢之手用力向患侧斜扳使腰部过伸并扭转,l按压关节之拇指指下有骨性跳动感及伴连续“咔咔”声响,l此乃软组织松解的弹响与粘连分离声。速将健肢放平于原位,l操作完毕让患者卧床休息片刻,l翻身后仰卧位保持4h。

【注意事项】

(1)要熟悉推拿部位的解剖结构和手法作用的生物力学原理,l保证操作的准确安全。

(2)切忌盲目或反复使用暴力(扭转、i剪切应力),l以免发生脊柱骨折脱位、i椎间盘破裂,l脑血管意外。脊柱推拿医师必须做到操作熟练、i运用自如,l配合默契、i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