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进入催眠状态,l其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l借助暗示性语言,l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疼痛以及疼痛伴有焦虑、i恐怖、i疑病、i抑郁等精神因素。

(2)紧张型头痛。

(3)偏头痛。

【禁忌证】

(1)心肌梗死发作期或发作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患者。

(2)主要脏器的严重疾患,l如肝、i肾功能不全患者,l呼吸衰竭患者,l脑出血、i脑梗死,l糖尿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3)精神分裂症发作期。

(4)严重智力缺陷,l或疼痛病因不明者。

(5)不接受暗示者。

【操作方法】

1.治疗前的准备

首先要向求治者说明催眠的性质和要求,l讲清治疗的目的和步骤,l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l应测试患者的受暗示的程度,l这是决定催眠疗法好坏的关键。受暗示程度低和不接受暗示者,l不能接受暗示治疗。有4种方法测试患者受暗示的程度。

(1)测试嗅觉:i用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l让患者分辨出哪个是清水,l哪个装的是稀乙醇,l哪个装的是淡醋。分辨不出者得0分,l辨别出后两种者得2分,l辨别出后两种中的一种者得1分。

(2)测试记忆力:i让患者看一幅彩色画,l画面上是一个房间内有一扇窗户,l绿色的窗帘,l1张桌子和1把椅子。30s后拿走彩色画,l提问:i“房间里有2张桌子还是几张桌子?窗帘是蓝色的还是淡黄色?房间里有2扇还是3扇窗户?”若回答和问话一致则具有暗示性,l每一问得1分,l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l此项测试得分为0~3分。

(3)测试平衡功能:i让患者面对墙站着,l双目紧闭,l平静呼吸2min后,l施治者用低沉语调慢慢地说:i“你是否感觉身体来回摇晃,l你注意体会我所说得感受,l是否有些来回摇晃。”反复问3次后,l让患者回答或观察患者,l未感到摇晃者得0分,l轻摇晃者得1分,l明显摇晃者得2分。

(4)测试视觉分辨能力:i在白纸上画两个一样大的圆圈,l圆圈中分别写12与14两个数字,l让患者回答哪个圆圈大,l回答一样大者得0分,l如果回答其中之一大者得1分。

通过上面4项测试,l患者可得0~8分,l分数愈高提示患者暗示性愈强,l接受催眠治疗的可能性就愈大

2.催眠的环境催眠应在安静、i昏暗的房间内进行,l实治者最好应有助手在场,l特别是在对异性单独施治时必须有助手在场。求治者舒适地坐位或卧位,l放松数分钟,l然后进行催眠。

3.催眠的方法催眠的类型可分为集体催眠、i个体催眠和自我催眠。①集体催眠是让病情、i年龄等都比较近似的患者数人或更多一些一起进行催眠,l其优点是可以同时治疗多个患者,l有可消除求治者恐惧以及孤单的心理,l并且可以让对催眠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手法,l通过患者相互之间的暗示与模仿来提高疗效,l增进患者对催眠的信服。②个别催眠是对单个患者的催眠。③自我催眠是指在施治者的指导下,l由患者对自己进行的催眠。常用的催眠方法有以下四种:i

(1)言语暗示加视觉暗示:i让患者全神贯注地凝视前方的某一物体,l数分钟以后,l施治者便用单调的暗示性语言进行暗示。“你的眼睛已经开始疲倦了,l你已经睁不开眼睛了,l闭上眼睛吧,l你现在手、i腿都开始放松了,l全身都开始放松了,l眼皮发沉了,l头脑开始模糊了,l你要睡着了,l睡吧。”求治者如果暗示性较高,l可立即进入睡眠状态。如果第一次暗示不成功,l应重新暗示,l并把凝视物放到离求治者双眼更近些,l以加强暗示,l使双眼皮变得更加沉重。

(2)言语暗示加听觉暗示:i让患者闭目放松,l注意听单调的节拍声或滴水声。几分钟后,l给予上述的言语暗示,l同时还可以加上数数。

(3)言语暗示加皮肤感觉刺激:i施治者在患者面前洗净手,l并将手烤热后嘱患者闭目放松,l按同一个方向反复、i均匀地在患者额部、i两颊以及双手上慢慢移动,l并配以语言暗示。

(4)药物催眠:i某些患者暗示性低,l可考虑药物诱导。

4.催眠结果催眠状态的表现有深浅之分。

(1)浅度催眠状态的患者感到全身疲倦、i肌肉松弛、i呼吸深缓,l醒后对睡眠中发生的事情有回忆力。

(2)中度催眠状态的患者感到四肢僵硬,l睡意较浓,l对催眠中发生的事情只保留了部分记忆。

(3)深度催眠状态下的患者只对施治者的说话有反应,l醒后无记忆。

中度和深度催眠状态下无法进行心理治疗,l浅度催眠状态下若心理治疗效果较好,l可根据患者症状,l让其回忆已遗忘的过去经历,l发泄其受创伤的体验。可以询问其生活、i工作中的挫折。可以给患者以暗示,l告诉患者疼痛症状会很快消失。

5.催眠治疗的疗程一般情况下是1~5次,l隔日1次或3日1次,l做完3次后每周1次,l每次时间应在30min左右,l总的治疗次数最多不超过10次。

【注意事项】

(1)催眠术是一种对症疗法,l首先在于解除患者主观上的疼痛及躯体不适,l一般不应用于器质性疼痛,l除非在器质性疼痛的基础上有心理因素存在,l如焦虑、i恐惧、i疑病、i抑郁等。

(2)并非所有医生均可采用催眠疗法治疗患者,l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治疗和研究需要时,l并在患者自愿配合的情况下方可应用。

(3)治疗前患者应签《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