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最常用于脊柱结核不需病灶清除,l或病灶清除后病灶节段性脊柱不稳定者。
(2)脊柱骨折脱位不稳定或非手术治疗仍有疼痛且影响生活和劳动者。
(3)脊柱侧凸畸形,l器械矫正后为维持其骨性稳定,l常需同时植骨融合。
(4)腰椎间盘术后,l由于后结构切除较多,l可能影响其稳定者。
(5)因各种病因造成下腰椎不稳定者。
【禁忌证】
(1)椎体的病变尚未静止,l椎间隙狭窄,l椎骨结核有死骨脓肿病灶。
(2)颈、i胸、i腰椎椎体结核,l未做病灶清除。
(3)椎间盘后路手术,l前椎板切除减压范围过大者。
(4)脊柱骨折脱位:i经非手术治疗疼痛缓解者。
【手术步骤】
1.切口11以病变部位棘突为中心,l后正中切口,l其长度一般能显露病变部位上下各2个椎板为宜。
2.椎板和关节突的显露1111切开皮肤皮下组织,l切开棘上韧带,l用椎板剥离器自骨膜下剥离骶棘肌,l填塞干纱布条压迫止血。用自动拉钩牵开肌肉,l显露棘突,l椎板和关节突。
3.植骨床的准备11根据病变及需融合的范围,l将关节突关节软骨面部分切除。将棘突、i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用鹅眉凿凿成鱼鳞状,l再将骨瓣翻转使松质骨面向上,l鱼鳞状骨片相互重叠。
4.植骨11取自体髂骨制成骨片或取骨时即成骨片,l纵行覆盖其上,l或将已显露的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凿成粗糙骨面,l将骨移植物修剪成火柴杆状,l铺在植骨床表面。
【注意事项】
(1)暴露棘突、i椎板和关节突时,l必须做骨膜下剥离;残留于椎板,l关节等间隙的肌肉和韧带纤维组织务必清除干净,l避免骨移植物与骨床接触不紧密,l影响骨性愈合。
(2)在棘突、i椎板凿成骨片或鱼鳞面时需达松质骨,l翻转骨片相互重叠,l移植骨需将松质骨面与翻转骨片面相互紧贴,l以保证植骨的融合。
(3)术中椎管内容损伤:i这是操作不慎所致并发症,l只要仔细操作,l极少发生。
(4)术后卧于石膏床上或硬板床上3个月,l经x线片证实植骨融合后,l方可在腰围或支具保护下离床活动。
(5)如术后负重训练,l腰部仍有疼痛,l应观察侧位伸屈动力位X线片,l确定是否有假关节形成,l如发现有可再观察一个时期或再次植骨手术,l假关节形成的原因有:i①植骨床准备不充分,l植骨不紧密或植骨量不足;②离床下地负重过早,l使植骨融合的节段长期处于非制动的动态条件下,l直接影响植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