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经严格、i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2)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3)乙醇、i甘油注射以及其他小手术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4)各种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5)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6)高龄不能耐受其他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7)拒绝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禁忌证】
(1)合并严重脑心等内科疾病者。
(2)肿瘤压迫等原因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3)面部感染者。
【术前准备】
(1)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l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合作,l并签手术协议书。
(2)对于高龄患者常规行心电图、i胸透、i血常规、i出凝血时间检查、i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l以免术中疼痛发作时,l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准备利多卡因局部麻醉,l术前面部备皮。
(4)手术当日停服卡马西平等止痛药。
(5)对严重高血压患者要求术前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操作方法】
(1)取仰卧位,l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l即在患侧口角外下3cm(A)点,l患侧外耳孔(13)点及同时瞳孔(C)点三点用甲紫标志并做AB及AC连线。
(2)常规消毒、i铺无菌洞巾。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3)取A点为进针穿刺点,l使用前端裸露0.5cm的8号绝缘电极针,l针尖对准同侧卵圆孔,l针身保持通过AB、iAC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l缓慢进针,l直至U卵圆孔。
(4)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卵圆孑L时,l可出现剧痛,l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再进针0.5~lcm,l即可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l如果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可进针受阻,l可将针尖左右或上下稍加移动,l即可滑过骨缘而进入卵圆孔,l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
(5)在针尖确实进入卵圆孔后,l拔出针芯大多数可见有脑脊液流出或拍X线平片证实,l此时拍侧位片,l可见针尖位于斜坡突出部最高处。有条件者,l全部过程最好在x线荧屏监视下进行或采用脑CT三维扫描以确定射频针在卵圆孔的位置。
(6)根据疼痛分布区的不同调整针尖的位置。从卵圆孔前缘到半月节的距离为6~10mm,l平均8mm。电极穿刺方向与斜坡边缘的交点是上颌支神经根(三叉神经第Ⅱ支)的位置;沿此穿刺方向再向前推进5mm是眼支神经根(三叉神经第1支)的位置;沿此方向从斜坡边缘退出5mm是下颌支神经根(三叉神经第Ⅲ支)的位置。
(7)先给予每秒50次方波,l延时ims,l电压0.1~0.5V进行脉冲电流刺激。如相应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l证实电极已达到相应的靶点。否则应重新调整。若需要超过2V的电压刺激才能产生疼痛,l提示针尖位置不理想。术后可能效果不佳。在刺激过程中如发现有咬肌或眼球颤动,l提示电极接近三叉神经运动根或其他颅神经,l电极需重新调整,l直至定位准确为止。
(8)在电极位置确定准确后,l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l逐渐加温,l温度控制在60~75℃,l分2或3次毁损,l持续时间每次0.5~1min。对同时多支疼痛者可以多靶点热凝。
(9)为避免复发,l麻木区应包括全部扳机点在内。
(10)若单纯三叉神经第Ⅱ支或第Ⅲ支疼痛发作可行眶下孔或侧入路选择性行三叉神经第Ⅱ支或第Ⅲ支射频热凝治疗。
【注意事项】
(1)术中严格按操作规程,l慎重掌握穿刺方向和深度,l穿刺深度一定要控制在6~7.5cm以内,l不得过深,l否则可伤及颈内动脉、i静脉、i眶上裂,l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最好在x线监视下进行。
(2)三叉神经第1支、i第Ⅱ支疼痛者,l从卵圆孔外侧进针最好。第Ⅲ支疼痛者,l从卵圆孔中间进针最好,l要避免从卵圆孔外侧进针,l以免损伤颞叶。
(3)电凝三叉神经第1支时,l加热一定要缓慢,l注意保护角膜反射。
(4)射频电凝加热后应仔细、i反复进行面部感觉检查。
(5)在电凝破坏时,l可在三叉神经的相应皮肤支配区出现红斑,l这是神经根受热损伤、i痛觉丧失的表现。一般情况下,l红斑通常在低于产生热凝损伤的温度即出现。红斑的出现是观察射频治疗是否成功地限于受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客观标志之一。
(6)热凝毁损后,l如果痛觉消失,l而触觉和角膜反射存在,l说明手术成功,l否则应增加温度,l延长时间30s,l直到出现满意的感觉减退为止。
(7)如果电凝温度达到80℃,l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0s。
(8)患者出现感觉减退后,l至少应观察15rain,l以便确定破坏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