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脊神经分布区的顽固性癌症疼痛;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证】
见本节“概述”
【操作方法】
(1)患者屈侧卧位,l或俯卧位。
(2)根据疼痛部位的神经解剖关系确认欲阻滞的颈、i胸、i腰神经根。
(3)在体表皮肤标记出穿刺点和与穿刺有关的局部重要的体表结构。
(4)常规体表皮肤消毒;盖无菌单。
(5)该操作技术必须在x线透视或CT引导下穿刺,l并造影确认椎间孔位置;
(6)局麻下用12~14cm长,l23G穿刺针,l在影像监示器引导下,l从颈、i胸、i腰椎旁向椎间孔进针。边进针,l边回吸,l将针刺达椎间孔。
(7)在影像监示器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判断穿刺针尖的部位,l回吸无血液、i空气或脑脊液流出。
(8)后注射少量造影剂,l进一步确认穿刺针尖的部位。
(9)观察确认无造影剂进入蛛网膜下隙或血管后,l缓慢注射l%~2%利多卡因5ml,l15min后观察疼痛的变化、i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的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l观察有无非阻滞区的神经功能障碍。
(10)无进入蛛网膜下隙或血管的征象,l缓慢分次注射神经破坏性阻滞药液。
(11)使用的神经破坏性阻滞药为75%~100%乙醇或10%~15%酚甘油溶液或5%~8%酚水溶液。
(12)注射神经破坏性阻滞药物的剂量要根据在颈、i胸、i腰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病情来确定。乙醇的常用剂量为l~4ml,l酚甘油溶液为2~5ml,l酚水溶液为1~4ml。
(13)注药后,l患者继续保持平卧位1h。
【注意事项】
(1)术中密切监测意识血压、i心率和呼吸;注射药物后患者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恶心、i呕吐等症状,l应及时纠正。
(2)误将药物注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隙,l或注入动脉,l可引起相应部位瘫痪或括约肌功能障碍,l注药前一定造影,l保证穿刺位置准确。
(3)如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当,l有可能刺进下部胸膜和肺脏,l产生气胸。
(4)使用神经毁损性药物时,l药液扩散至神经丛可能引起神经炎症状,l应及时抗炎镇痛对症治疗。
(5)穿刺针有可能刺伤血管引起局部血肿,l应谨慎操作及严密观察。
(6)术中开放静脉,l完备各种复苏器械、i药品。
(7)部分患者在颈或腰神经根阻滞后会出现肢体乏力、i活动不灵及麻木,l这是缓解疼痛的同时发生的治疗作用,l在术前应向家属讲清楚,l并应办理术前家属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8)少数患者的疼痛可能有中枢机制,l在术前无法判断,l治疗后疼痛依然存在,l需采取进一步的治疗,l例如,l蛛网膜下隙阻滞或交感神经阻滞,l如仍不缓解,l可考虑神经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