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破坏性阻滞术:硬膜外间隙神经破坏性阻滞术

【适应证】

(1)颈腰髓膨大部以外的脊神经分布区的癌痛。

(2)颈腰髓膨大部以外的脊神经分布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证】

(1)可用药物或其他常用方法治愈的癌痛。

(2)颈腰髓膨大部的脊神经分布区的癌痛。

(3)其他:i见本节“概述”。

【操作方法】

(1)患者取侧卧位于可调整角度的手术台上,l疼痛侧在下。妥善固定体位。

(2)根据疼痛部位的神经解剖关系确认欲阻滞的范围;在体表皮肤标记出穿刺点和与穿刺有关的棘突间隙;常规体表皮肤消毒;盖无菌单。

(3)在选定的脊椎的棘突间隙用腰椎穿刺针穿刺,l缓慢进针,l边进针,l边回吸,l注意有无脑脊液、i血液流出。同时做阻力试验,l将针刺达硬膜外间隙。

(4)穿刺硬膜外间隙成功后,l旋转针尖斜面向患侧,l回吸观察确认无脑脊液、i血液流出,l缓慢注射1%~2%利多卡因5ml,l15min后,l观察疼痛的变化、i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的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l观察有无非阻滞区的神经功能障碍;询问患者原有疼痛的变化。

(5)然后,l缓慢注射乙醇或酚甘油,l以减少扩散范围。注药后需测定皮肤的触觉和痛觉,l判断阻滞范围是否准确和有无异常表现,l注药后,l患者继续保持体位1h。硬膜外间隙阻滞根据部位的不同,l用10%~15%酚甘油溶液或7%酚水溶液。

(6)注药结束后,l需再次测定皮肤的触觉和痛觉,l判断阻滞范围是否准确和有无异常表现,l术闭需平卧6h。

(7)根据病情的需要,l还可以在穿刺成功后,l置入硬膜外导管,l妥善固定,l分次注入乙醇或酚甘油。

【注意事项】

(1)注入乙醇或酚甘油后,l有一过性痛觉消失平面过宽现象,l一般1~2h后疼痛消失平面缩小到2~3个脊髓节段。此时应注意维持血压、i呼吸的平稳,l尤其是年老体衰者。明显的镇痛效果多在24h以后出现,l个别者6~8d后才达到高峰。注药后1~3d内可能出现脊神经刺激性疼痛,l可给镇痛药治疗。镇痛效果不明显者,l应在1~2周后重复治疗。

(2)酚甘油黏稠,l很难经硬膜外导管注射,l酚盐水溶液则较易经硬膜外导管注射。采用连续法或多点穿刺注射6%酚盐水溶液,l一次l~5ml。此种溶液起效较快,l1~2min发挥作用。注射酚水溶液后2~3d应每日测定平面,l必要时追加。2~3周内效果比较满意,l逐渐恢复后再重复注射。

(3)由于在硬膜外间隙不容易控制药物的流向,l难以准确控制阻滞范围,l不适合局限性疼痛。脊神经的前、i后根通过硬膜外间隙时,l在椎间孔处汇合,l故硬膜外间隙注药不能单纯破坏后根。其临床应用较蛛网膜下隙阻滞少。

(4)注射药液的速度不宜快,l以免药液流到其他部位。

(5)少数复杂的硬膜外间隙阻滞需要在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并造影,l确认位置,l提高安全性。

(6)密切观察血压、i呼吸,l有异常者立即处理。回病房后继续保持卧位18~24h,l并及时观察患者。

(7)镇痛有效期l~3个月,l有的数日后疼痛复发。

(8)硬膜外置管连续法可重复注药,l以增强其效果。

(9)药液流到颈腰膨大部以外的脊神经分布区引起的并发症有暂时性下肢肌力减退、i体位性头晕、i排尿、i排便功能障碍等,l预先应向家属交代,l并办理知情同意签字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