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适应证】

1.白内障摘出术后Ⅰ期植入。

(1)成人单侧白内障摘出术后。

(2)成人双侧白内障摘出术后。

(3)3岁以上的幼儿及儿童白内障摘出术后。

2.无晶状体眼的Ⅱ期植入。

【禁忌证】

1.虹膜红变者。

2.眼内肿瘤患者。

3.活动性葡萄膜炎患者。

【术前准备】

1.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2.根据角膜曲率、i眼轴等资料,l确定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麻醉】

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完成白内障囊外摘出术、i超声乳化吸除术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后,l如晶状体后囊膜完整,l可选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般尽量选择囊袋内植入。如果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l可选择睫状沟植入。

2.向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l并形成前房,l使植入人工晶状体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

(1)先植入人工晶状体下襻:i用人工晶状体镊夹住人工晶状体,l将其下襻送往晶状体囊袋内下方,l当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位于前房内或囊袋内。松开人工晶状体镊。此时仅人工晶状体上襻在角巩膜切口之外。

(2)植人人工晶状体上襻:i用镊子夹住人工晶状体上襻,l往下方推移。当上襻

与光学部相连接处及大部分上襻进行晶状体囊袋后松开镊子,l使上襻进入晶状体囊袋内。

(3)将人工晶状体襻旋转至水平位。

4.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可用特制的折叠镊或注入器,l将软性人工晶状体植入到晶状体囊袋内。

5.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1)用人工晶状体镊夹持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上襻,l通过角巩膜切口将下襻送人下方前房角处。

(2)用镊子提起角巩膜缘切口的后唇,l将人工晶状体上襻送入上方前房角。

(3)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l使支撑点都位于前房角,l瞳孔呈圆形,l位置居中。

6.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1)不做巩膜瓣的直接缝线固定法:i用于术中发现一襻固定不确切时,l作为补充固定方式而使用。以双针缝线穿过人工晶状体襻膝部线孔,l然后以针从内向外通过睫状沟,l从巩膜表面出针,l两针相距1~2mm,l然后采用边收线边植入晶状体的方法,l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到后房,l结扎两缝线,l并将线结转入组织内埋藏。

(2)做巩膜瓣由内向外缝线固定法:i先在预定固定的位置上做两个三角形巩膜瓣,l然后以双长针线,l由内向外穿通睫状沟,l自巩膜瓣底部出针。同样在对侧做好预置缝线,l形成两个线套。以环套形式分别将人工晶状体两襻系紧。然后边收线,l边植入人工晶状体,l当人工晶状体位置调正后,l结扎缝线。最后将巩膜瓣复位缝合。

(3)长针由内向外缝线固定法:i做好小三角形巩膜瓣后,l以长针从一侧自外向内穿过睫状沟部位,l进针点应在睫状沟相对应的巩膜板层表面。对侧则以锐针头由外向内穿过睫状沟,l然后将长针插入针头内,l长针被引导通过对侧睫状沟。以切口将眼内的缝线勾出。从中间剪断缝线,l每一端穿过人工晶状体襻膝部线孔后结扎。然后以边收线边植入的方法,l将人工晶状体植入,l固定到睫状沟。

7.灌吸前房内的黏弹剂。

8.结膜伤口一般可不需缝合。

9.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l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

【术后处理】

1.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2.观察人工晶状体的位置,l如不正,l应及时调整。

【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人工晶状体,l决定角巩膜切口的大小。

2.植入人工晶状体时不能损伤角膜内皮。

3.尽量减少对眼内组织的搅动,l故应用足量黏弹性物质是必要的,l特别对后囊不完整有玻璃体溢出倾向者。

4.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构形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差别较大,l植入方法略有不同。植入下襻时要确证抵在前房角处,l避免虹膜根部被挤压。必要时可借助滑板技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l以避免虹膜受到损伤。

5.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调整位置时,l切忌使晶状体襻沿前房角滑旋,l应以调位钩将襻拉(推)离前房角后移位,l每一次位移不要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