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囊内摘出术

【适应证】

1.对于半脱位或脱位的白内障,l为首选术式。

2.成熟及过熟期老年性白内障,l在无显微镜手术条件时采用。

【禁忌证】

1.计划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

2.先天性或青年性白内障。

3.合并青光眼者。

【术前准备】

1.检查视功能

(1)未成熟期白内障:i远近未矫正视力、i矫正视力,l有条件时检查潜在视力。

(2)成熟期白内障:i检查光感、i光定位和色觉。

2.测量眼压,l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

3.检查角膜。

4.应用裂隙灯检查眼前节,l特别了解晶状体浑浊程度。

5.尽可能了解眼后节的情况,l以便判断术后恢复情况。例如应用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l进行眼超声检查了解玻璃体、i视网膜情况。如果怀疑视网膜,l特别是黄斑部病变,l可做视网膜电图检查。如果怀疑视路病患,l应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6.了解全身情况,l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高血压患者应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手术。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后进行手术较为安全。

7.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目的,l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恰当地解释预后,l以取得理解和合作。

8.应冲洗泪道、i结膜囊。

9.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2~3d,l每日3~4次。如时间不够,l至少术前6h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l每半小时1次。

10.术前尽量散大瞳孔,l降低眼压。

【麻醉】

1.表面麻醉。

2.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

3.眼轮匝肌阻滞麻醉。

4.必要时全身麻醉,l如儿童手术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常规消毒、i铺巾。

2.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眼球。

3.做一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或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l瓣的大小以能覆盖整个角膜缘创口为原则。

4.做一1/2或3/4深度的角膜缘切口,l做角巩膜预置缝线2根。切穿角膜缘切口进入前房,l用弯形剪分别向两侧扩大角膜缘切口至160°~170°。

5、i做虹膜周边切除。

6.摘出白内障。

(1)冷冻摘出术

①用镊子掀开角膜瓣,l暴露瞳孔和晶状体前囊。吸去晶状体表面水份,l用虹膜恢复器向上方拨开虹膜,l充分暴露晶状体前囊膜面。

②擦掉事先准备好的冷冻头上的结霜,l将冷冻头置于晶状体前囊上1/3与下2/3交界处,l冷冻头即与晶状体囊膜粘连。稍待数秒钟使冷冻头所形成的冰球增大一些,l遂将晶状体轻轻提起并向12点钟方向拉出。拉出时可稍带有旋转动作,l以使一侧韧带先断裂。

(2)囊镊法摘出术:i此法现已少用,l但在不具备冷冻摘出器时仍需使用。

①翻跟头法:i将晶状体囊镊伸入前房,l夹住6点钟方位赤道部至瞳孔缘之间的晶状体前囊膜,l轻轻稍加提起并做左右摆动以断离下方及两侧悬韧带,l稍提起囊镊,l扩大悬韧带断离的范围,l并使晶状体下缘置于瞳孔区清晰可见。将晶状体进一步缓缓提起,l另一手同时用斜视钩轻压下方角膜缘或角膜,l以助晶状体反转,l并逐渐向上方角膜缘切口娩出。助手配合随即将角膜瓣遮盖切口。

②滑出法:i掀开角膜瓣,l将上方瞳孔缘虹膜用虹膜复位器推开,l充分暴露12点钟处前囊膜。以晶状体囊镊夹住上方近赤道部晶状体前囊膜,l稍向上提起,l在缓缓拉出晶状体的过程中反复左右摆动旋转以断离悬韧带。

7.晶状体娩出后仔细恢复虹膜和前房,l向前房注入经火焰消毒的空气。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巩缘切口,l也可用连续缝线缝合。缝合结膜瓣或用电凝器烧灼闭合。

8.球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混合液,l涂抗菌药物眼膏后加眼罩单眼包扎。

【术后处理】

1.术后第2天换药,l并检查裸眼和矫正视力。

2.术后滴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l每日3~4次,l持续2~3周。

【注意事项】

1.对有活动性或原有脉络膜视网膜病变,l如视网膜裂孔、i曾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或一眼经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时曾发生脉络膜出血等患者;有中、i高度近视容易引起术中、i术后并发症者;有糖尿病、i甲状腺疾病、i出血性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囊外手术为安全。

2.如为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l角膜缘切口应做在晶状体悬韧带完整的部位,l以防止玻璃体脱出。

3.冷冻摘出时,l冷冻头的位置要合适。应位于晶状体赤道到前极的中点,l或晶状体前表面上1/3与下2/3交界处。太靠上方或前极易导致娩出困难;冷冻头放置晶状体表面时,l应保持干燥,l否则冷冻的黏着力不强。

4.玻璃体脱出是囊内摘出术常见的重要并发症,l可导致严重后果。主要原因有:i眼球软化不够;外部对眼球的压力将玻璃体挤出;玻璃体晶状体韧带太强,l晶状体娩出时将玻璃体带出等。因此35岁以下的患者不宜行囊内摘出术;由于玻璃体脱出常发生在双眼,l若患者一眼做白内障摘出时有玻璃体脱出,l另眼手术时应选择囊外摘出术;术前充分降低眼压,l必要时术前1h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500ml,l以收缩玻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