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面颈淋巴结或颌周筋膜间隙感染后肿胀区域局限,l或者皮肤发红、i发亮、i压痛明显并伴凹陷性水肿,l有波动感者。
2.深在颌周筋膜间隙感染5d以上,l疼痛加剧,l体温升高,l周围血象白细胞升高并核左移或穿刺有脓者。
3.发生于口底、i舌体、i咽侧、i颈侧急性炎症,l病情发展迅速,l虽无典型脓肿形成指征,l但可导致呼吸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者。
4.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l元脓肿形成体征,l但为及早排除腐败坏死物质及气体,l减轻全身和局部症状,l阻止炎症继续扩散者。
5.外伤或手术后继发感染已有脓肿形成者。
6.放射性骨坏死继发感染后脓肿形成者。
7.结核性淋巴结炎,l冷脓肿波及皮下接近溃破者。
8.化脓性炎症脓肿已溃破,l但引流不畅者。
【禁忌证】
1.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l未形成脓肿者。
2.合并全身脓毒血症处于休克期者。
3.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机制严重不全者。
4.唇、i面部疖痈虽有脓栓形成亦不宜广泛切开引流。
【操作程序及方法】
1.麻醉11浅在脓肿一般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对颞下窝或舌根等深在脓肿或儿童可用全身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
2.消毒与铺巾11常规消毒铺巾。
3.切口部位选择的原则
(1)尽量隐蔽,l能从口内不做口外切口,l面部常用下颌下,l颌后或发际内切口。
(2)切口方向尽可能与皮纹一致。
(3)切口部位尽量位于脓肿的最低位,l有利脓液的自然引流。
4.切口长度一般应与脓肿大小一致,l但浅表脓肿亦可小于脓肿直径。
5.脓肿切开按设计切口切开皮肤或黏膜,l对下颌下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i颊、i舌下、i眶下、i下颌下间隙等浅在脓肿,l此时可用大血管钳直接钝性分离进入脓腔,l面颞、i颞下、i咬肌、i翼下颌等深在间隙脓肿创缘应用二次分离脓腔的方式,l即先按设计切口切开皮肤,l皮下组织颈阔肌等,l解剖分离该区知名血管神经后,l再切开颞肌、i咬肌或翼内肌附着,l然后进入脓腔,l引出脓液,l以手指分离脓腔内纤维间隔。
6.冲洗脓腔11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无明显脓液。浅在无明显渗血的脓腔可留置橡皮引流条,l深在脓腔有明显渗血者应用盐水纱布或纱条填塞,l无渗血者也可用乳胶管做引流。
7.包扎除长切口需做部分创缘缝合外,l一般以盐水纱布包扎创口。
8.换药术后应根据脓腔大小,l分泌量多少进行换药。换药时可用生理盐水、i抗生素液等冲洗脓腔。
【注意事项】
1.切口设计应兼顾有利引流、i减少术后瘢痕和神经损伤,l特别深在脓腔创道较长应注意面神经的保护。
2.手术仅为达到脓液充分引流,l分离脓腔时避免损伤已形成屏障的其他各间隙脓腔壁,l以减少感染扩散的可能。
3.脓肿切开引流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无明显缓解多系脓液引流不畅或另有脓肿未能引流,l应探明原因以补救。
4.切开引流虽为脓肿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l但手术必定有不同程度局部感染扩散的可能,l故应注意术后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水电解质平衡。有条件者切开引流时应送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l其结果对进一步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5.对疖痈中央形成黄色脓点,l或痈有多发性脓肿,l难于穿破皮肤者,l可考虑在不损伤周围红肿区的前提下,l由变软区做保守性切开、i剪去坏死组织和脓栓,l借助术后高渗盐水持续湿敷引流,l切忌术中钝性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