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髓炎病灶清除术

【适应证】

1.急性化脓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l遗留经久不愈瘘管,l长期溢脓,l由瘘管可探查到粗糙骨面或松动死骨块者。

2.咬肌、i翼下颌、i颞下、i颞等颌周筋膜间隙感染切开引流后,l引流口长期溢脓,l或由瘘口可探及粗糙骨面者。

3.放疗后骨质裸露形成骨髓炎创口长期不愈者。

4.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经抗炎治疗转入慢性期,l已形成局限性死骨不能由瘘口排除者。

5.颌骨结核性骨髓炎经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l瘘管长期不愈或反复出现脓肿者。

6.以上病变均经X线证实有骨质损害征者。

【禁忌证】

1.化脓性中央型骨髓炎的急性期。

2.结核性骨髓炎未经正规全身抗结核治疗者。

3.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伴全身衰竭未予纠正者。

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原发肿瘤未控制者。

5.患者全身情况差,l不能承受手术者。

【操作程序及方法】

1.麻醉11牙槽突死骨摘除,l下颌支边缘性骨髓炎或结核性骨髓炎刮治术一般可在局部浸润加阻滞或基础麻醉下完成手术,l但对下颌支内侧边缘性骨髓炎,l颞鳞部死骨刮除,l放射性骨坏死死骨切除术或年幼不合作患者应采用全身麻醉。

2.消毒与铺巾11常规进行消毒铺巾。

3.手术切口11牙槽突、i下颌体部、i上颌骨婴幼儿骨髓炎可由口内牙龈或前庭沟做切口,l其他部位的死骨摘除或切除术均应在病变部位相邻的隐蔽区切开。

4.死骨清除术11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病变采用不同方法。

(1)颌骨颞骨边缘性骨髓炎,l是在间隙感染,l骨膜溶解,l破坏骨皮质的基础上形成,l故常无明显大块死骨。手术是清除肉芽组织及坏死分离的片状死骨,l并刮除病变区松软骨质至正常为止。

(2)化脓性中央型慢性骨髓炎常发生在下颌骨并有死骨分离,l手术为骨髓腔内的死骨块摘除,l并搔刮肉芽组织。

(3)放射性骨髓炎已形成游离死骨者则仅行死骨摘除。对无死骨分离,l长期骨质裸露继发感染者,l亦可根据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参照放疗范围,l在正常骨内做死骨切除术,l切除边缘应以髓腔明显出血为度。

(4)结核性及婴幼儿骨髓炎,l通常无确切死骨边缘,l为减少手术导致的扩散,l不必要和避免大块骨质缺损的畸形,l除有明显死骨分离者采用死骨摘除外,l宜采用搔刮方式将松软骨质和炎性肉芽组织清除。

(5)创腔处理。死骨摘除后应仔细检查有无死骨残留。以等渗盐水或0.5%~1%双氧水等渗盐水液反复冲洗术腔。对结核性骨髓炎死骨刮治术后还可以用链霉素、i异烟肼等抗生素液冲洗创腔,l或用抗结核药物做病变区局部的环形封闭注射。修整残留正常骨质锐缘,l创腔彻底止血后留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按常规缝合创口,l对与口内相通者,l应先严密缝合口内仓4口。若口内创口不能严密缝合时,l也应从口内创口填塞碘仿纱条,l以避免唾液进入创腔。

【注意事项】

1.死骨摘除术虽已清除病灶,l但手术干扰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扩散,l因此还需术后正规的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对结核性骨髓炎术前术后均应配合使用抗结核药物。

2.对已分离死骨块周围的死骨鞘,l在摘除死骨块时应尽量保留,l以减少感染扩散的可能。

3.边缘性骨髓炎小片状死骨可粘附在肌内,l应予注意。颞间隙感染引起颞鳞部骨髓炎有继发脑膜炎、i脑脓肿的可能,l为此,l必要时可将该部骨质咬除以利感染引流。

4.因下颌骨大块死骨摘除的下颌骨节段缺损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病例,l应做好舌后坠上呼吸道梗阻的防治措施。

5.死骨刮除或摘除术后引流条的去除时间应以无明显分泌溢出为度。过早抽除可引起分泌积聚,l再次形成局部感染发作或脓肿形成。若引流口分泌物经久不减,l表明仍有成为死骨的可能,l必要时需行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