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诊断性关节镜临床怀疑有关节病,l无法被其他检查手段所确诊,l将影响对患者的处理时,l采用关节镜将有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2.治疗性关节镜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i经合理的非手术治疗半年以上无效时,l可考虑用治疗性关节镜。如:i①结构紊乱(主要指关节盘移位);②运动受限,l指囊内粘连(或称纤维性强直);③退行性病变(或称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④运动过度,l指疼痛性半脱位和复发性脱位;⑤滑膜炎;⑥化脓性关节炎;⑦类风湿性关节炎;⑧滑膜软骨瘤病;⑨关节内损伤等。
【操作程序及方法】
1.体位平卧,l头偏向健侧。
2.消毒与铺巾11关节、i耳及耳周、i颞区及半侧颜面消毒,l常规包头铺巾。
3.定点11上腔穿刺定点除以耳屏与外眦连线为基准外,l术中还应通过触诊以最后校对关节上腔穿刺点。最常用的穿刺点为耳屏与外眦连线的耳屏前10~20mm(第1点);如进行复杂手术,l需双套管穿刺者,l还可选择于关节结节前斜面处的穿刺点,l此点约距耳屏后缘中点35~40mm(第2点);有时需进行外耳道前壁穿刺,l此点约距耳屏后缘中点15mm(第3点)。
4.上腔穿刺与麻醉5ml注射器带5号长针头,l抽取3ml的20利多卡因,l于第1穿刺点进针,l注射利多卡因0.5ml;斜向前上15°~30°,l抵至关节窝,l注射利多卡因1~2ml,l可回抽,l证明已进入上腔。再用5号长针头于第2穿刺点进针,l注射利多卡因0.5ml;斜向后上15°~30°,l抵至关节结节前斜面,l可回抽,l证明已进入上腔;将5号长针头抽出并换12号针头同点上腔穿刺,l接带输液管(内注满复方氯化钠注射液),l在套管穿刺时需保持注射压力,l扩张关节腔。抽出第1穿刺点的5号长针头,l于同点垂直切开3mm,l进行套管穿刺,l方法同前。需双套管时,l通常在第2穿刺点进行,l方法同前,l有回流,l证明已进入上腔。有时也可在第3穿刺点进行第2或第3套管穿刺,l方法是5ml注射器带5号长针头,l于第3穿刺点进针注射利多卡因0.5ml;斜向前上,l抵至关节窝或关节结节后斜面,l有回流,l证明已进入上腔。通常诊断性关节镜仅需单套管即可,l在建立从套管进入至12号针头输出的回流后,l即可进行诊断性关节镜检查及随后的治疗性关节镜手术。
5.诊断性关节镜程序及正常解剖11①上腔:i上后滑膜隐窝、i中间腔和上前滑膜隐窝,l以及内外侧囊和沟;②下腔:i下后滑膜隐窝和下前滑膜隐窝。颞下颔关节镜诊治主要用于关节上腔,l其观察程序包括内外侧向、i前后向及动态三方面的综合检查。
6.诊断性关节镜下病理表现11关节镜能了解关节腔内及其表面的所有的形态变化,l并以此作出诊断。关键指标:i覆盖、i血管分布情况、i增生、i变性、i粘连、i关节盘表面性质和功能、i穿孔、i关节腔的大小和腔内游离体等,l综合上述指标结合临床表现得出诊断。常见的疾病如下:i①结构紊乱;②骨关节病;③滑膜炎;④粘连;⑤运动过度,l复发性半脱位和脱位。
7.治疗性关节镜分上下腔手术,l上腔手术多见,l下腔手术较少。
8.创口缝合及包扎抽出套管,l各缝1针;加压包扎2d,l复发性脱位者适当延长。
9.术后护理11应用抗生素,l5~7d拆线。2~3d后张口训练至2个月,l开始1~4周内有条件者可用持续被动张口训练器进行训练。复发性脱位者可于两周或三周后进行训练。
【注意事项】
1.穿刺角度尤为重要,l尤其是在耳屏前l0mm穿刺时,l一定要有一向前上倾斜15°~30°的角度;使套管穿刺针与外耳道前倾部约呈平行。关节上腔粘连严重及关节囊狭窄造成穿刺困难的患者,l易发生外耳道穿孔。
2.运用正确的穿刺方法。①勿施暴力;②需有支点;③确定套管进入关节腔后,l需将锐性套管针换成钝性填塞器,l避免损伤关节内结构及造成颅底穿孔。
3.由于关节镜的手术器械精细,l故在操作中需动作轻柔,l以防折断。
4.注意关节上腔的内外向深度。
5.成三角技术是进行复杂手术的基本技能之一。
6.囊外出血。临床所遇到的多为颞浅静脉出血,l一般经压迫后即可缓解,l如不奏效,l经皮缝扎即可止血。注意在套管推进过程中应同时伴有旋转,l以减少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