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无急性感染的颌骨囊肿。
【禁忌证】
伴发急性感染者暂缓手术。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根据囊肿大小、i部位及年龄等情况选用局麻或全麻。成人、i小型囊肿、i位置在磨牙前可采用局麻;儿童、i大型囊肿、i位于磨牙区及下颌支的囊肿宜用全麻。
2.切口以能充分显露手术野,l便于彻底清除囊壁为原则。接近牙槽突的下颌囊肿及上颌囊肿可在口内做切口,l切口在牙列的唇颊侧;囊肿位于下颌骨体、i下颌角及下颌支,l除可采用口内入路手术外,l也可在口外下颌骨下缘1.5~2cm处做切
3.切开黏膜,l翻瓣,l显露囊肿所在骨面。口外下颌下入路按常规进行,l显露下颌骨下缘后,l在骨面上翻瓣显露囊肿区。
4.在骨壁上开窗时,l应从骨壁最薄处着手,l先开一小窗,l然后用骨凿或咬骨钳扩大,l注意要尽量保留牙槽突骨质。
5.彻底刮净囊壁。在分离囊壁时,l如囊肿未累及牙根端及下颌管内的血管神经束,l应注意保护。囊腔内如有埋伏牙应一并拔除。暴露在囊腔内的牙根,l如该牙无明显松动可行根尖切除术,l术后行根管治疗。
6.上颌囊肿如与上颌窦相通,l窦内黏膜无炎症不应刮除,l有明显炎症可刮除;然后从下鼻道开窗,l填塞碘仿纱条引流,l最后严密缝合口内切口。
7.等渗盐水冲洗囊腔。对小型囊腔,l可初期缝合不必引流。口内入路的较大囊腔用碘仿纱条填塞,l由口内引流。口外入路的囊腔,l可将囊腔倒凹去除,l制成口大底浅的碟形,l置橡皮片由口外引流。对角化囊肿或囊肿合并成釉细胞瘤,l应以石炭酸烧灼囊腔,l乙醇中和以消灭子囊,l或行冷冻处理创腔。
8.龈瓣复位,l缝合切口。口外入路的下颌下切口常规分层缝合。
9.口外引流条一般在术后1~2d撤除,l并加压包扎7~lOd。口内或下鼻道引流的碘仿纱条可于3~5d后1次或逐次抽除。
10.术后7~10d拆线。
【注意事项】
1.术前X线摄片检查,l以明确囊肿的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如囊肿与牙根、i上颌窦等的关系)。
2.术前应排除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可能。
3.考虑是否需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或植骨术;对于已有病理骨折或在手术后有发生骨折可能者,l应根据具体情况事先做好颌间结扎或坚固内固定准备。
4.多次手术后复发的下颌骨囊肿(尤其是角化囊肿),l或骨质破坏过多者,l可做下颌骨切除术并立即植骨。
5.对囊肿内可保留的牙,l可于术前先进行根管治疗,l待术中再行根尖切除;也可在术后行根管治疗。
6.口内入路摘除囊肿,l无论是弧形或梯形切口,l均以黏膜骨膜瓣必须能全部覆盖囊腔并有骨壁(超过囊腔5mm)支持为原则。除切牙管囊肿外,l不应在舌腭侧做切口。
7.缝合切口时注意缝线勿穿过填塞的纱条。
8.术后注意口腔卫生,l防止食物残渣附着或残留在创口内。
9.术后给抗菌药物。
10.口内创口不能一期缝合,l被迫开放填塞者,l应注意密切观察创口,l直至骨腔壁上有肉芽生长、i上皮覆盖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