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因各种原因如损伤(包括烧伤及动物咬伤)、i肿瘤术后或放疗后遗留的鼻缺损畸形。
【禁忌证】
1.局部存在明显感染或炎症。
2.肿瘤切除时有残留。
【操作程序及方法】
1.可选择局麻或全麻。
2.根据缺损及畸形情况,l设计整复方案。①鞍鼻的治疗主要是以自体组织(肋软骨、i髂骨等)或生物材料充填为主。②鼻部皮肤线形瘢痕挛缩所引起的鼻尖歪斜或鼻翼不正,l可切除瘢痕后做“Z”形手术纠正或行局部皮瓣转移。③鼻小柱部分缺损而有基底者,l可用耳垂部不带软骨组织的单纯游离移植;若鼻小柱伴鼻中隔全部缺损时,l则需要用上唇、i鼻唇沟皮瓣或上臂皮管整复。④鼻翼部分缺损可用耳轮上部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单纯游离移植。⑤鼻部分及全鼻缺损,l应首先考虑用额部皮瓣整复,l其次考虑肩、i胸及上臂皮管或前臂游离皮瓣整复。对全鼻缺损,l必须同时考虑其衬里来源,l可用鼻上部皮肤翻转和利用鼻中隔黏膜,l不能修复时再考虑游离植皮。
3.操作方法。
(1)鼻尖和鼻翼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粘连,l此处的瘢痕修整一般不能用潜行剥离后再拉拢缝合的方法来成形,l否则可造成继发性组织移位和鼻歪斜。
(2)鼻翼裂伤后因对合不齐造成下缘有缺口者,l在整复时,l必须分离鼻翼软骨,l在不同平面上分层缝合,l不可做单层切开缝合,l否则仍易形成缺口;或切开鼻翼并下放使之与对侧鼻翼平齐,l形成的裂隙再用邻近瓣转移修复。
(3)整复鼻孔闭锁是先切除瘢痕,l打通闭锁部分,l继将鼻小柱与鼻翼复位后,l再进行前庭创面包模植皮;伴鼻翼、i鼻尖组织缺损时,l可考虑行邻近瓣转移修复。
(4)整复鼻小柱时,l如同时有鼻翼、i鼻尖移位,l必须先切除瘢痕,l使鼻翼、i鼻尖复位后,l再行整复鼻小柱。
(5)修复鼻部分或全部缺损时,l用额部皮下隧道皮瓣一次完成者,l在延长鼻根部皮瓣的蒂部时,l应注意保护血运,l慎勿损伤额动脉。同时该处可保留眉间皮肤,l从隧道通过皮瓣。如考虑血供有问题时,l可先行皮瓣延迟手术(同时可结合植皮术解决衬里),l7~10d后再进行转移整复。供皮区的缺损可行植皮或事先用组织扩张器后直接缝合。
(6)利用鼻上方皮肤向下翻转作为皮瓣衬里者,l其边缘与缺损两侧边缘上的鼻腔黏膜缘应互相缝合,l翻转皮瓣可高达鼻根部。如鼻中隔完整,l可在中隔黏膜做纵行切口,l分别向两侧分开,l与皮瓣边缘互相缝合,l以分隔两侧鼻孔及鼻道。
(7)全鼻成形手术结束时,l可用印模胶形成外鼻模型或用纱布卷加压,l但应显露鼻尖,l以便观察血运;同时鼻孔内应用凡士林纱布包裹的橡皮管或塑料预制的鼻孔成形管支撑。
(8)鞍鼻成形组织内充填者,l多在一侧鼻孔,l沿鼻翼软骨的内侧脚和外侧脚前缘的切口进行,l注意皮肤剥离时切勿穿破。术毕应行成形包扎。严禁应用液体硅胶成形。
4.术后处理。
(1)全鼻成形及鞍鼻术后,l应适当加压包扎8~10d;如放置橡皮片引流,l在24h后去除。全鼻成形后10~14d拆线。
(2)用耳轮、i耳垂游离移植者,l应紧密加压包扎10~14d,l待移植的组织红润后再拆线。
(3)全鼻成形及鼻孔植皮成形后,l仍需用塑料预制的鼻孔成形管插入鼻孔,l以保持通气与外形,l并可减少收缩;此管至少应用3~6个月。
【注意事项】
1.鼻成形术术前应明确以下各点。
(1)了解造成鼻缺损、i畸形的原因,l并仔细辨别其性质(瘢痕形状、i深浅、i组织错位、i缺损等)。如系鞍鼻,l应行血清学检查,l以确定是否为梅毒引起。
(2)畸形的部位、i范围(鼻尖、i鼻翼、i鼻小柱或全鼻)及功能影响(发音和呼吸)程度。
(3)有无合并唇、i颊、i眼睑部位相关的畸形或缺损。
(4)有无鼻腔和鼻窦的急、i慢性炎症。
(5)鼻部尚可利用的鼻翼、i鼻根部的皮肤、i鼻中隔黏膜以及周围可利用转移组织的多少。
2.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l鼻腔内滴用氯霉素眼药水。
3.术后可进半流质或软食。
4.行皮瓣转移者每日注意观察血运,l血运不良时,l可用高压氧治疗,l注意手术时皮瓣比例的设计是否合理。如是游离皮瓣移植,l则取决于术者对显微外科的掌握程度,l一旦出现皮瓣危象,l应及时探查,l不能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