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适应证】

1.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与树脂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相似,l由于整铸支架的特殊性,l范围略窄。

2.各类牙列缺损患者,l特别是游离缺失者。

3.在修复缺失牙的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

4.可摘式夹板兼做义齿修复和松牙固定者。

5.可摘食物嵌塞矫治器兼义齿修复者。

6.不能耐受制作固定义齿磨除牙体者。

7.固定义齿修复失败者。

8.缺牙间隙过小,l不能设计树脂基托义齿者。

【禁忌证】

1.拔牙创面尚在愈合期的过渡性义齿。

2.缺失牙伴牙槽骨、i颌骨和软组织较大缺损者。

3.腭裂伴缺失牙者。

4.基牙倾斜移位,l松动达Ⅲ度,l根周骨组织吸收达根尖1/3者。

5.牙冠形态异常,l不能为义齿提供足够的固位力者。

6.精神病患者有吞服义齿危险因素者。

7.患者生活不能自理,l不能摘戴义齿和维持口腔卫生者。

8.口腔黏膜病患者,l义齿接触或覆盖病变区者。

9.对支架的异物感无法克服者。

10.对因职业原因发音要求较高者。

【操作程序及方法】

1.修复前的口腔准备

(1)余留牙的准备

①Ⅲ度松动牙、i重度倾斜移位牙和不能保留的残冠、i残根应予以拔除。

②保留有一定价值且能治疗的畸形牙、i错位牙、i残冠、i残根及轻度松动牙。

③余留牙的牙体病、i牙髓病、i牙周病治愈后才选作基牙。

④余留牙上的不良修复体应予以拆除。

(2)缺牙间隙的准备

①去除残根、i骨尖、i游离骨片。

②调磨伸长的对颌牙,l必要时半切后全冠修复。

③对颌牙若为低颌时,l应做全冠或高嵌体以改善曲线。

④适当调磨缺隙侧倾移牙的邻面倒凹。

⑤手术矫正附着过高的系带。

(3)骨组织的准备:i酌情修整牙槽嵴承托区骨面、i下颌隆凸、i上颌结节。

(4)软组织的准备:i酌情做唇颊沟加深术,l牙龈增生组织切除术。

2.牙体预备

(1)基牙

①调改伸长的牙尖,l较陡突的斜面和锐利的边缘。

②调改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l磨改轴面过大的倒凹。

③调磨邻面倒凹有助于设计共同就位道。

④调磨邻颊、i邻舌线角避免卡环肩过高。

⑤调磨唇颊面过突的部分,l有利卡环固位臂的戴入。

(2)耠支托凹

①呈三角形或匙形。

②深度1~1.5mm。

③长度为基牙近远中径的1/4~1/3。

④宽度为基牙颊舌径的1/3~1/2。

⑤凹底与基牙长轴垂线呈20。或垂直。

(3)圆环形卡环和杆卡的牙体预备:i按不同卡环的需要进行。

3.印模

(1)托盘

②托盘与牙弓内外侧有3~4mm间隙,l翼缘距黏膜转折处约2mm。

③系带处应有切迹。

④上颌覆盖上颌结节和颤动线,l下颌盖磨牙后垫。

⑤游离缺失选用前牙区底平面浅,l后牙区底浅呈椭圆形的专用托盘。

⑥个别制作塑料托盘,l或用印模膏制作个别托盘。

⑦调改原成品托盘,l用蜡添加边缘。

(2)取模方法:i见本章“九、i树脂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

4.模型11印模消毒清洗后,l在震荡器上,l让模型硬石膏从一侧流入牙冠部位,l以防止气泡产生;模型厚度适当,l不倒置加压,l注意保护孤立牙,l模型后缘和磨牙后垫区的完整性。

5.确定牙A关系

(1)利用模型上余留牙的咬合关系,l画线记录。

(2)蜡颌记录,l利用口内保持垂直距离的余留后牙,l记录正中拾位关系。

(3)颌堤记录,l制作颌堤和基托,l记录游离端缺失患者的正中颌关系。

6.模型设计

(1)观测模型:i用观测仪绘出各基牙观察线(解剖形高点线),l分析基牙和黏膜的倒凹情况。

(2)确定共同就位道:i酌情采用均凹法或者调凹法。模型倾斜的方向由倒凹情况决定。

(3)最终确定义齿设计:i按选定的就位道方向,l重绘观测线,l确定基牙数目,l位置,l卡环,l小连接体和大连接体的类型和数目。标记需缓冲的倒凹,l基托伸展的范围等。

(4)最终设计和临床资料相结合获得最佳设计:i记录模型的倾斜方向及定位平面。

7.模型预备(与技术室共同完成)

(1)去除不利倒凹。

(2)校正记录的模型倾斜方向及定位颌平面。

(3)模型鞍基处的垫蜡处理。

(4)模型上各结构部件的颜色标记。

8.初戴

(1)初戴检查

①义齿就位情况,l应遵循原设计,l如有戴入困难,l做相应调整。

②卡环和颌支托达到设计要求,l注意圆环形卡环的卡环尖从验方进入倒凹区,l而杆卡从龈方进入倒凹区。

③基托与黏膜组织紧密贴合,l边缘伸展适度。

④连接杆板与黏膜接触的紧密程度适度。

⑤颌关系应检查正中颌、i侧方颌、i前伸颌、i调磨早接触点。

(2)戴牙须知

①义齿有异物感,l语音不清,l恶心等早期反应。

②义齿的摘戴方向训练。

③戴义齿时不宜吃硬食。

④义齿的维护和保养,l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

⑤随访。

9.复诊检查以下项目,l如有问题做相应的妥善处理

(1)基牙和软组织疼痛。

(2)固位和稳定。

(3)咀嚼功能。

(4)摘戴困难程度。

(5)有无食物嵌塞。

(6)发音清晰度。

(7)咬颊咬舌。

【注意事项】

1.采取分散颌力设计,l保护基牙和支持组织。

2.游离缺失侧,l尽量用增加基牙,l双侧设计形式。

3.基牙承载较大,l对孤立牙和错位牙采取保护性措施。

4.尽量暴露基牙的牙面,l便于自洁。

5.卡环数不超过4个,l类型由基牙倒凹确定。

6.铸造卡环臂的回弹性较差,l倒凹深度适当减小。

7.消除卡环固位臂施于基牙上的阻力和静压力。

8.正确恢复缺失牙外形和咬合关系。

9.使义齿固位体连线形成的平面中心与义齿中心接近或一致。

10.为确保修复体的质量,l要求医、i技、i护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