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管栓塞治疗

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可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部分。口腔颌面部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主要为颈外动脉系统的造影、i栓塞治疗和药物灌注。大多为经股动脉插管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l必要时需行颈内动脉、i椎动脉及甲状颈干等动脉的插管,l部分病例可行颈总动脉或颈外动脉分支直接插管,l通过导管注入药物或栓塞剂进行诊断和治疗。

【适应证】

1.头颈部血管瘤、i血管畸形,l包括混合性血管畸形、i动静脉畸形、i动静脉瘘、i动脉瘤等;这类疾病是颌面部栓塞治疗的主要对象。根据其治疗目的可分为术前辅助性栓塞、i根治性栓塞和姑息性栓塞。术前栓塞可减少术前出血,l利于病变切除,l可利用明胶海绵、i聚乙烯醇等。根治性栓塞主要适于手术难以切除,l或手术可造成严重软硬组织畸形缺损者,l可利用聚乙烯醇、iNBCA组织胶等。对于动静脉瘘可利用弹簧圈,l球囊等;对于动静脉畸形利用动脉加瘤腔栓塞相结合的方法,l可使部分病变得以根治。姑息性栓塞主要用于手术不易切除且栓塞难以根治者,l目的是缓解症状。

2.头颈部高血运肿瘤,l如颈动脉体瘤、i颈静脉球瘤、i鼻咽血管纤维瘤、i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及血运较丰富的恶性肿瘤。因病变血运丰富,l位置深在或与大血管关系密切,l手术出血多,l常因难以切除而复发。造影可明确病变血供及与大血管的关系;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l利于病变全部切除。

3.急性口鼻腔出血,l用常规方法难以控制者。

【禁忌证】

1.造影发现颈外动脉与颅内血管形成危险吻合或异常交通而不能避开者,l禁用颗粒栓塞剂或液体栓塞剂。

2.靠近颈动脉分叉而导管不能深入的血管不能直接栓塞。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术前准备、i麻醉方法及造影剂选择见本章“二十九、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部分。

2.常规经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插管,l首先进行患侧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选择性造影,l根据病变情况,l必要时需行椎动脉、i甲颈干及对侧颈外动脉造影。

3.造影完成后根据病变情况制定栓塞方案。首先栓塞病变中心血管,l再栓塞病变周边血管。在对每根血管行栓塞治疗时均应先行造影检查,l确定无异常吻合且无反流时方可注入栓塞剂。注射聚乙烯醇等颗粒栓塞剂时应与造影剂混合并在透视严密监视下进行,l采用低压、i分次、i缓慢注射的方法,l遇造影剂流注减速时应及时进行造影复查。应用NBCA组织胶等液体栓塞剂时,l要根据动静脉循环时间,l多用l:i1或1:i2混合剂(NBCA:i碘苯酯或碘化油)。

4.对病变血管逐一栓塞后,l若造影证实病变完全或大部消失则栓塞成功,l观察患者无异常体征后拔管,l穿刺点压迫l0~15min,l并加压包扎24h。术后患者平卧24h,l常规给予抗炎、i对症及支持治疗3d。

【注意事项】

1.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麻醉情况,l造影剂反应,l可能发生的栓塞治疗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情况。

2.栓塞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特点及治疗目的而定。不论采用何种材料,l均应尽量使栓子栓堵于病变中心,l而不能超流入颅、i肺或反流。无水乙醇或鱼肝油酸钠等硬化剂作为动脉栓塞材料时可能造成组织坏死或颅内误栓,l应慎用。

3.对于大范围血管畸形的栓塞可分次进行,l不必追求一次性完全栓塞。

4.术中应与病人进行交流,l观察其言语、i视力、i听力的反应及四肢活动情况,l发现异常则随时停止操作。根据情况,l一般异常体征多为造影剂反应或血管痉挛,l可经造影证实后给予解痉药物、i抗组胺药物处理。若发现颈内动脉误栓,l则需及时请神经科医师会诊,l必要时行动脉溶栓治疗。

5.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情况,l如有无头晕、i疼痛、i恶心、i呕吐及栓塞区有无肿胀坏死等,l出现时应对症处理;观察神志、i言语、i视力及肢体活动情况,l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l应积极配合临床进行溶栓和扩血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