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包括通气和换气两个基本部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协同组成气体代谢(能量代谢)的运输系统。传统的呼吸功能评定集中在通气功能方面,l包括通气量、i时间肺活量、i小气道功能等。本节着重阐述换气功能的评定及应用。

【适应证】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i肺气肿、i慢性支气管炎等。

呼吸功能评定的主要目的为:i

1.评定最大摄氧能力或吸氧量,l以明确心肺功能储备和有氧运动能力。

2.评定身体耐力运动能力。

3.评定身体换气功能。

4.评定代谢当量。

5.根据代谢当量指导康复治疗。

6.判定疗效。

【禁忌证】

1.未控制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2.全身急性炎症和传染病。

3.血栓性脉管炎。

4.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

5.运动会导致恶化的神经肌肉疾病。

6.骨骼肌肉疾病或风湿性疾病。

7.晚期妊振或妊振有并发症者。

8.严重骨关节功能障碍。

【仪器设备】

换气功能评定的仪器主要包括:i

1.血气分析仪血气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抽取动脉血液,l通过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气体分压和含量,l并以此推算全身的气体代谢和酸碱平衡状况。但是,l由于该检查只反映采血时瞬间的情况,l需要抽取动脉血液,l不能进行运动试验及长时间观察,l因此在康复功能评定中受到限制。

2.呼吸气分析仪11呼吸气分析的方法是测定通气量及呼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l并以此推算吸氧量、i二氧化碳排出量等各项气体代谢的参数。现代呼吸气分析仪已经电脑化,l可以实时进行气体成分和通气量的检测,l患者无创伤、i可以在活动中长时间动态观察,l有的产品可以远距离遥测,l在康复功能评定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操作程序】

1.运动方案

(1)运动类型:i最大吸氧量或峰值吸氧量测定的运动方式多采用平板运动,l也有采用功率车、i手臂摇轮运动等。

(2)运动方案:i活动平板试验多采用Bruce方案或Naughton方案(每级负荷增量1MET),l患者准备要求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相似。可参考本章第十二节“心脏功能评定”。实际生活或工作活动的测定需要遥测分析设备,l按照实际活动进行。

(3)无氧能力测定:i无氧阈测定可以通过常规运动试验获得。而无氧耐力测定则要求受试者在短时间内(3~51min)迅速达到最大运动水平,l多采用踏车运动方式。这种测定对体力负荷要求极大,l因此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基本上不采用此类测定方法。

2.操作步骤

(1)设备准备

①开机预热。

②用标准气体校准。

③确认气体分析仪与运动装置的连接稳固,l气体采集管的单向阀门可靠。

④连接气体采集管、i口嘴或面罩。

⑤确认心电图系统工作状态正常。

(2)患者准备

①让患者事先了解检查全过程。

②安静休息301min左右。

③口含采样口嘴并夹上鼻夹(避免鼻腔通气)或戴上面罩,l检查没有漏气。

④粘贴和连接心电图电极(参考第十二节中的“心电图运动试验”)。

(3)试验过程

①检测安静数据。

②开始运动,l气体采样和分析连续进行;心电图监护连续进行,l记录在每阶段末进行。

③最大吸氧量测定的运动终点为筋疲力尽、i吸氧量不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5%)、i呼吸商(VCO2/VO2)超过1.2。

④峰值吸氧量测定的运动终点是患者达到最大努力或出现心电图、i血压、i循环等方面的异常表现,l类似于症状限制性心电图运动试验。

⑤定量运动试验以达到预定试验负荷作为终点。

⑥达到运动终点试验后一般再采集和记录数据3~51min,l以观察运动后恢复过程。

【注意事项】

1.由于活动肌数量和机械效率的差异,l不同的运动方式所测得的最大吸氧量有所不同。参与运动的肌群越多,l所测得的VO2max越高。分析结果时应注意此问题。

2.1患者的情绪和主观努力程度对结果有显著影响,l因此必须在患者高度配合的条件下,l结果才能最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