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疗法:静磁场疗法

【适应证】

1.软组织扭挫伤、i肌纤维织炎、i肱骨外上髁炎、i关节炎、i肩关节周围炎、i颈椎病、i软组织炎症感染。

2.支气管炎、i支气管哮喘、i高血压、i胃肠功能紊乱、i溃疡病、i胆石症、i遗尿症、i神经痛、i神经症。

3.乳腺小叶增生、i功能性子宫出血、i痛经。

4.面肌抽搐、i颞颌关节炎、i耳郭(廓)软骨膜炎、i毛细血管瘤等。

【禁忌证】

金属异物局部、i心脏起搏器局部及其邻近、i对磁疗有明显不良反应或皮肤过敏者。

【仪器设备】

1.磁片,l多为圆形,l直径0.5~2cm,l表面磁感应强度0.05~0.2T,l多用于体表。

2.磁珠,l圆形,l直径0.2~4mm,l表面磁感应强度约1mT,l多用于耳郭(廓)穴位。

其他用品有胶布、i纱布、i75%乙醇等。

【操作程序】

1.1直接贴磁法

(1)选取有足够磁感应强度的1片至数片磁片。

(2)暴露治疗部位,l选好痛点、i穴位等贴磁部位。

(3)将磁片分别置于需敷磁部位,l用胶布固定之。有不同的贴磁方法:i

①单磁片法:i应用1片磁片,l将磁片的任-极在病患部位或穴位上。此法多用于病患范围较小、i较浅时。

②双磁片法:i应用2片磁片。病患范围较大、i较浅时,l将两磁片的异名极并置敷贴。病患范围较大、i较深时,l将两磁片的同名极并置。病患范围较小、i较深时,l将两磁片的异名极相对敷贴于病患部位的上下、i左右或前后。

③多磁片法:i应用多片磁片,l-般不超过6片,l参考双磁片法贴于病患部位,l贴的范围应稍大于病患部位。

(4)磁片贴后每隔5~7d取下磁片,l检查贴磁片局部的皮肤反应。如无不良反应,l而又需要继续治疗者,l可以休息l~2d后继续在原位贴磁。

(5)异名极对置贴于组织较薄处时,l容易发生血管受压、i局部缺血的情况,l应多检查,l出现局部缺血时应立即取下磁片。

(6)贴磁片处皮肤发生刺激、i疼痛、i出现水疱时应立即取下磁片,l更换贴磁部位。皮肤过敏、i破损处可先用消毒纱布覆盖破损皮肤处,l再贴磁片。

(7)疗程无严格限制,l-般7~30d为1个疗程。

2.间接贴磁法

(1)将数片磁片缝制于可用于病患部位的衣物上(如:i腰带、i腹带、i乳罩、i护膝等)。

(2)将带有磁片的衣物穿戴于病患部位,l磁片与皮肤之间只隔薄层织物,l必须使磁片紧贴病患部位、i痛点或穴位。

(3)体位变动或穿脱动作使磁片移位时需及时纠正。

(4)磁疗用品-般穿戴1~2周后,l休息1~2d再用。

3.耳磁场法

(1)选取若干磁珠或小磁片。

(2)选好耳郭穴位,l将磁珠(片)贴在耳穴上,l用胶布固定之。

(3)异名极在耳郭对置贴时容易发生对耳郭组织的压迫,l-般贴2h后松开5min再贴,l以免长时间压迫引起耳郭组织坏死。

(4)疗程无严格限制,l可长期贴用。

【注意事项】

1.磁片不可相互撞击,l以免破坏磁场,l减弱其磁感应强度。

2.磁片可用75%乙醇消毒,l不得火烤或水煮,l以免退磁。

3.注意勿使手表、i收录机、i各种电信、i信用磁卡、i移动电话等靠近磁片。

4.治疗前应去除治疗区内的金属物品,l以免被磁化。

5.永磁片可反复使用多年,l疗程结束后妥善保管备用。磁感应强度过弱时应不用或充磁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