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疗法:颈椎牵引疗法

【适应证】

颈部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i颈椎退行性疾病、i颈椎椎间盘突(膨)出、i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i椎间关节囊炎、i颈椎失稳症和环枢椎半脱位等。

【禁忌证】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i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i骨髓炎或椎间盘炎、i颈段风湿性关节炎、i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i脊髓压迫症、i突出的椎间盘破碎、i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i严重的骨质疏松、i颈椎病术后、i未控制的高血压、i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仪器设备】

电动牵引装置或机械牵引装置。

【操作程序】

1.处方

(1)牵引体位:i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i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l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l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i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i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以患者体重的7%为牵引首次力量,l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在6~15kg。

(5)治疗时间:i大多数为10~30min。

(6)频度和疗程:i频度为每日1次,l或每周3~5次,l疗程为3~6周。

(7)其他的理疗:i若在牵引治疗前或治疗中应用浅表热等物理因子,l则应在牵引处方中予以注明。

2.治疗操作

(1)治疗前

①明确牵引首次重量。

②根据处方选择患者舒适、i放松体位,l如坐位、i仰卧位等。

③根据处方确定患者颈部屈曲角度。

④牵引带加衬,l使患者更为舒适,l且使牵引力量作用于患者后枕区(枕部)而非下颌部。

⑤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

(2)治疗中

①设定控制参数:i包括牵引力量、i牵引时间、i牵引方式、i间歇牵引时的牵引、i间歇时间及其比例。

②治疗调整:i每次牵引后,l可根据患者牵引后的症状、i体征的改变,l相应调整牵引体位、i角度、i力量和时间。

(3)治疗后

①牵引绳完全放松、i所有参数回零后关机;卸下牵引带。

②询问患者牵引效果及可能的不适,l记录本次牵引参数,l以作为下次治疗的依据。

【注意事项】

1.患者须知

(1)牵引前应取下耳机、i助听器、i眼镜等影响治疗的物品。

(2)牵引中应尽可能使颈部及全身放松。

(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l应及时报告。

2.工作人员须知

(1)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

(2)治疗时对患者状况要密切观察,l预防不良反应。如有假牙的患者可将纱布卷放于上、i下后牙之间;使用改良牵引带减少颞颌关节疼痛;合并腰椎病变者,l牵引力量宜小,l以避免产生腰椎疼痛。

(3)对肌肉疼痛导致痉挛者,l宜采用小剂量持续牵引,l避免采用间歇牵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