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按摩

【适应证】

1.骨科软组织损伤、i四肢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i截肢、i断肢再植术后、i颈肩腰腿痛、i椎间盘突出、i颈椎病、i肩关节周围炎等。

2.外科11烧伤后瘢痕、i手术后粘连、i肢体循环障碍、i急性乳腺炎(脓肿未形成前)、i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3.神经科神经衰弱、i脑血管意外、i外伤性截瘫、i周围神经损伤、i脊髓炎、i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4.内科高血压病、i胃肠功能紊乱、i胃、i十二指肠溃疡、i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儿科脑瘫、i消化不良、i婴儿腹泻、i小儿麻痹症、i新生儿肌性斜颈等。

【禁忌证】

1.按摩局部的皮肤、i软组织或关节有感染、i开放性伤口、i烧伤、i神经卡压,l深静脉血栓或栓塞,l骨折。

2.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i严重感染、i恶性疾患、i血液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3.妇女怀孕及月经期,l其腹部、i腰骶部不宜实施按摩。

【仪器设备】

1.手法按摩不需要设备。

2.器械按摩

(1)电动式器械:i如震颤按摩器、i按摩椅、i滚动式按摩床。

(2)气压式器械:i如体外反搏器、i压力回流仪。

(3)水流冲击式器械:i如漩涡浴槽或漩涡浴池。

(4)手动式器械:i如震颤及叩击按摩器。

【操作程序】

本节介绍的按摩疗法是指中医的手法按摩。常用手法的种类及其操作程序如下。

1.推揉类

(1)推法:i用拇指或手掌在-个穴位、i-个部位或沿着1条经络施压并向前推动的手法,l又分为以下几种。①指推法:i-般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l如用拇指指面的称拇指平推,l用拇指侧面的称拇指侧推,l用拇指指尖的称指尖推(又称-指禅)。指推法作用范围小,l适用于头面部和单-穴位的按摩。②掌推法:i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l根据操作时是手掌还是掌根接触皮肤,l又分为平推和掌根推两种。掌推法作用范围大,l适用于胸腹部、i腰背部和四肢。

(2)揉法:i用手掌或手指的指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l通过腕关节的转动带动手掌或手指的环形移动的手法。用手掌的称为掌揉法,l用指腹的称为指揉法。揉法用力比较缓和,l作用力主要渗透到皮下组织,l因此,l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3)滚法:i半握拳,l以小鱼际肌和第4、i5掌指关节按压于治疗部位,l利用前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做屈伸活动,l使小鱼际肌、i掌背外侧、i第4、i5指的掌指关节及其近端指节做滚动按压。滚动时用力要均匀,l如同吸附在按摩的部位-般,l不要跳动。滚法可以单手操作,l也可以双手操作。滚法的作用力比较深,l范围也比较大,l适用于腰、i背、i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多的部位。

2.摩擦类

(1)摩法:i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滑动的手法,l分为指摩、i掌摩和掌根摩。操作时,l-般是顺时针方向转动,l速度可快可慢。摩法的力量比较小,l作用力比较表浅,l可以单手或双手操作,l适用于胸腹部。

(2)擦法:i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快速的来回摩擦的手法,l-般需要擦到治疗部位的皮肤发红。分为指擦法和掌擦法,l前者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l后者适用于胸腹部、i腰背部及四肢。

(3)抹法:i用拇指或手掌在治疗部位上以-定的压力向-边推动的手法,l分为指抹法和掌抹法。指抹法常用双手拇指同时操作,l适用于头面部和颈部,l掌抹法适用于腹部和腰背部。

3.拿按类

(1)拿法:i用手指捏住肌肉或肌腱两侧并稍用力向上提起,l然后放松的-种手法。提拿要有-定的强度,l-般以感到酸胀为宜。此法刺激强度较大,l常用于肌腹或穴位处。

(2)按法:i用手指、i手掌或肘部按压身体某-部位或穴位处的手法,l可以持续按压,l也可以间断性按压(-按-松),l分为指按法、i掌按法、i肘按法。按压时用力要均匀,l由轻到重,l再由重到轻。由于按法的刺激强度较大,l常与刺激强度较小的揉法-起使用。其中,l指按法适用于按压穴位和痛点,l掌按法适用于腹部、i背部和四肢,l肘按法适用于腰背部和臀部。

(3)捏法:i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l循其走向边捏边向前推进的手法,l多用于肩部及四肢。如果是在小儿脊柱两侧,l用双手捏起皮肤,l自下而上地向前推进的捏法,l又称为捏脊法。

4.叩击类

(1)拍捶法:i用手指、i手掌或空拳有节奏地拍打或捶击身体的-种按摩手法。用手指的作用力较浅,l用拳的作用力较深。适用于躯干及四肢。

(2)叩法:i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位的手法,l又称弹点法。其刺激强度较小。适用于头部、i穴位及表浅的关节部位。

5.振动类

(1)振法:i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穴位或某-部位做快速振动的手法,l分为指振法、i掌振法。前者多用于穴位,l后者多用于腰背及下肢。由于振法消耗治疗者的体能较多,l因此,l此手法不宜长时间实施。

(2)搓法;是用双手搓动患者肢体的手法。搓动的速度开始由慢到快,l结束时再由快到慢。搓法的作用力可以达到肌肉和骨骼,l分为掌搓和掌侧搓,l后者的刺激强度较大,l患者常有明显的酸胀感觉。多用于四肢。

6.摇动类

(1)摇法:i是被动地旋转或环转关节的-种手法。适用于具有旋转功能的关节,l如上肢的肩、i前臂、i腕、i手指,l下肢的髋、i小腿、i踝;脊柱的颈段和腰段。

(2)抖法:i用手握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并稍加牵引,l然后,l快速小范围的上下抖动。适用于上肢关节。

(3)屈伸法:i是被动活动关节的-种手法。适用于四肢关节。

(4)引伸法:i是在肢体放松时,l突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种手法,l具有-定的操作技巧和难度,l治疗者需要熟悉被引伸肢体的解剖关系,l只可以借助于巧力,l不可以用暴力。根据作用部位,l引伸法又分为上肢引伸法、i下肢引伸法以及腰部引伸法。

【注意事项】

1.对治疗者的要求

(1)必须掌握基本的人体解剖和生理知识,l了解患者所患疾病或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功能障碍程度,l掌握好适应证。

(2)注意个人卫生,l勤修指甲,l以防损伤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应及时洗手,l防止交叉感染。

(3)按摩过程中,l应保持与患者的交流,l了解患者对按摩的反应,l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l使患者能配合治疗。

(4)避免单独给异性患者按摩。

2.按摩强度

(1)根据患者的症状、i体征、i治疗部位以及耐受能力,l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和按摩强度。

(2)按摩开始时的手法需轻而柔和,l逐渐增强到-定的强度,l并维持-段时间后,l再逐渐减轻强度。

3.操作顺序

(1)按摩肢体,l-般由远端开始,l逐渐向近端移动。

(2)按摩躯干部位,l由症状部位的外周开始,l逐渐移向患处。

4.按摩时间

(1)根据病情及治疗部位而定。急性期患者每次的治疗时间应短,l慢性期时间可以稍长。

(2)局部或单-关节的治疗,l每次10~15min;较大厦积或多部位的治疗,l每次20~30min。

(3)住院患者可以每日治疗1或2次,l门诊患者每日治疗1次,l或每周治疗2或3次。

5.治疗反应11按摩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反应,l应及时调整治疗体位或改变按摩手法,l若仍不见好转则应终止治疗,l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