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i截瘫、i小脑疾患、i脑瘫等)影响行走功能的患者。
2.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截肢后安装假肢、i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等)影响行走功能的患者。
【禁忌证】
1.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2.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3.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
起立床、i平行杠、i助行器、i拐杖、i轮椅等。
【操作程序】
1.步行前的训练
(1)肌力训练:i患者因病长期卧床,l致使身体软弱无力,l因此,l在下床活动接受行走训练之前,l首先要对上肢、i躯干、i下肢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l在此基础上,l方可进行肌力训练。对于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l应重点训练上肢伸展肘、i腕关节的肌群和使肩部产生向下运动的肌群、i下肢髋关节伸展肌群、i外展肌群和膝关节伸展肌群。若患者下肢截肢,l则可指导其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2)起立床训练:i对于长期卧床或脊髓损伤患者,l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有头晕、i恶心、i血压下降、i面色苍白、i出冷汗、i心动过速变弱等),l可利用起立床渐渐倾斜直至调整到直立的方法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只有在患者能够耐受身体直立时,l才可以考虑开始行走训练。起立床训练中,l治疗师应经常测量患者的脉搏,l如脉搏加快,l提示患者目前的倾斜角度不适。
(3)平行杠内训练:i行走训练自平行杠内训练开始。由于平行杠结构稳固,l扶手的高度和平行杠的宽窄度均可调整,l给患者-种安全感,l因此很适合于患者进行站立训练、i平衡训练及负重训练等。
站立训练以每次10~20min开始,l依患者体能状况改善而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平衡训练可使患者通过学习重新找回身体保持稳定的重心位置。当患者的下肢关节及骨骼足以承受身体的重量时,l即可准备负重训练。
负重是肢体承受身体的重量而受力的状态,l负重程度分为:i①零负重(患肢不承受任何身体的重量,l呈完全不受力状态);②部分负重(患肢仅承受身体部分的重量,l呈部分受力状态,l通常遵医嘱,l确定体重的百分比加诸于患肢);③全负重(肢体能完全承受身体全部的力量,l此为行走训练必备的功能状态)。治疗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l采用不同程度的负重训练。
在平行杠内进行步行训练时,l其-端放置-面矫正镜,l使患者能够看到自己的姿势、i步态以便及时矫正。
2.步行训练
(1)使用助行器的步行训练:i助行器是-种四脚、i框架式的铝制行走自助具。助行器可移动、i携带,l宜在医院和家中使用。助行器适用于辅助患者初期的行走训练,l为患者使用腋杖或手杖作准备;也适用于下肢无力但无双下肢瘫痪者、i-侧偏瘫或截肢患者;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l助行器可作为永久性的依靠。助行器仅适宜在平地使用。
助行器辅助行走的操作方法:i患者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l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动20~30cm后,l迈出健侧下肢,l再移动患侧下肢跟进,l如此反复前进。
(2)使用腋杖、i手杖的步行训练:i腋杖、i手杖的结构、i适应证参见第5章“第三节助行器”中的“适应证及仪器设备”。
①使用腋杖的步行训练
交替拖地步行:i将左腋杖向前方伸出,l再伸右腋杖,l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尖附近。
同时拖地步行:i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l两脚拖地移动至拐尖附近。
摆至步:i双侧腋杖同时向前方伸出,l患者身体重心前移,l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l下肢同时摆动,l双足在拐尖附近着地。
此种步行方式特点是移动速度较快,l且可减少腰部及髋部肌群的用力;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而使下肢无法交替移动的患者。
摆过步:i双侧腋杖同时向前方伸出,l患者支撑把手,l使身体重心前移,l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l下肢向前摆动,l双足在腋杖着地点前方的位置着地。开始训练时容易出现膝关节屈曲,l躯干前屈而跌倒,l应加强保护。
此种步行方式是拄腋杖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动方式;适用于路面宽阔,l行人较少的场合,l也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l上肢肌力强壮的患者。
四点步行:i每次仅移动-个点,l始终保持4个点在地面,l即左腋杖-右足-右腋杖-左足,l如此反复进行。步行环境与摆至步相同,l
此种步行方式是-种稳定性好、i安全而缓慢的步行方式;适用于骨盆上提肌肌力较好的双下肢运动障碍者;老人或下肢无力者。
两点步行:i-侧腋杖与对侧足同时伸出为第-着地点,l然后另-侧腋杖与相对的另-侧足再向前伸出作为第二着地点。步行环境与摆过步相同。
此步行方式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i步行速度较快;适用于-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于腋杖减轻其负重,l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点步行后训练。
三点步行:i患侧下肢和双腋杖同时伸出,l双腋杖先落地,l健侧待3个点支撑后再向前迈出。
此种步行方式是-种快速移动、i稳定性良好的步态;适用于-侧下肢功能正常,l能够负重,l另-侧不能负重的患者,l如-侧下肢骨折,l小儿麻痹后-侧下肢麻痹等患者。
②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手杖三点步行:i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l再迈患侧足,l最后迈健侧足的步行方式为三点步行。此种步行方式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用,l因此稳定性较好,l除-些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常采用外,l大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种步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l训练时按健侧足迈步的大小,l又可分为后型,l并列型和前型3种。
手杖两点步行:i手杖和患足同时伸出并支撑体重,l再迈出健足。手杖与患足做为-点,l健侧足做为-点,l交替支撑体重,l称为两点步行。此种步行速度快,l有较好的实用价值,l当患者具有-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较好地掌握三点步行后,l可进行两点步行训练。
3.驱动轮椅训练11轮椅对于步行功能丧失者来说是-种重要的代步工具,l使他们借助轮椅仍然能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娱乐活动,l真正地参与社会。轮椅有依靠人力驱动的普通轮椅、i依靠电力驱动的电动轮椅以及专为残疾运动员设计的竞技用轮椅。普通轮椅的使用训练主要包括平地前进驱动训练、i方向转换和旋转训练、i抬前轮训练。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行走训练时,l要提供安全、i无障碍的环境(如防滑地板等)及减少不必要的困扰;衣着长度不可及地,l以防绊倒;穿着合适的鞋及袜,l鞋带须系紧,l不可赤足进行行走训练。
2.需要借助于辅助具行走时,l要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3.为患者具体选择高度和长度适合的助行架、i腋杖或手杖。
4.如使用腋杖,l嘱患者不可将双腋架在腋杖的腋垫上,l应使腋前下胸侧壁抵在腋垫上,l通过手握把手,l用于支撑负重,l以防臂丛神经麻痹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