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i提高呼吸肌功能、i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i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i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适应证】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l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疾病,l包括肺结核、i尘肺等。

4.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禁忌证】

1.临床病情不稳定、i感染未控制。

2.呼吸衰竭。

3.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仪器设备】

-般不需要仪器设备。

【操作程序】

1.体位基本原则是选用放松、i舒适的体位,l例如卧位、i半卧位、i前倚靠坐位等。合适体位的目的包括:i放松呼吸相关的肌肉,l稳定情绪,l固定和放松肩带肌群,l减少上胸部活动、i有利于膈移动等。需加强患侧的胸式呼吸时可采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对体力较好者可采用前倾站位。

2.方法

(1)腹式呼吸训练:i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l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l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i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①体位:i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或椅后依靠位);也可采用前倾站位,l即自由站立、i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l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l或身体稍前倾,l两手支撑在桌面。

②动作:i呼吸时腹部放松,l经鼻缓慢深吸气,l吸气时意念将气吸入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呼出,l以增加腹内压,l促进膈上抬,l尽量将气呼出。卧位吸气时,l可用双手置于腹部,l吸气时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l呼气时腹部塌陷,l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l促进膈上移;也可将两手置放于肋弓,l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廓,l促进气体排出。此外,l还可采用抬臀呼气法,l即采用仰卧位,l两足置于床上,l呼气时抬高臀部,l利用腹内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l迫使膈上抬;吸气时还原,l以增加潮气量。

③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及呼吸频率:i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i1,l强调适当深呼吸,l以减慢呼吸频率,l提高通气效率。每次腹式呼吸训练次数不宜过多,l即训练3或4次,l休息片刻再练,l逐步做到在活动中也能进行自然的腹式呼吸。注意呼吸训练不应呼吸过频,l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处于低氧血症时主要依靠CO2来刺激呼吸,l腹式呼吸后血液中CO2含量降低,l从而使呼吸起动能力下降,l因此呼吸过频容易使此类患者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头昏、i头眩、i胸闷等不适);有的患者还可因呼吸过度用力出现屏气而加重呼吸困难。

(2)抗阻呼气训练:i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l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l以适当增加气道阻力,l减轻或防止病变部位支气管在呼气时过早塌陷,l从而改善呼气过程,l减少肺内残气量。具体可以采用缩唇呼气(吹笛样呼气)、i吹瓶呼气和发音呼气等方法。

(3)局部呼吸训练:i指在胸廓局部加压的呼吸方法。治疗师或患者把手放于需加压的部位,l在吸气时施加压力。用于增加胸廓局部的呼吸能力。

(4)排痰训练:i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i胸部叩击、i震颤及直接咳嗽等。

①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的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l使病变部位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分泌物少者,l每日上、i下午各引流1次;痰量多者,l宜每日引流3或4次。每次引流-个部位,l时间5~101min,l如有数个部位,l则每日的总时间不超过30~451min,l以免疲劳。引流宜在餐前进行。

②胸部叩击、i震颤有助于黏稠、i浓痰脱离支气管壁。治疗者手指并拢,l掌心成杯状,l运用腕关节摆动在引流部位胸壁上轮流轻叩30~451S,l治疗时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拍打后,l治疗者用手按在病变部位,l嘱患者做深呼吸,l在深呼气时做胸壁颤摩振动,l连续3~5次,l再做叩击,l如此重复2~3次,l再嘱患者咳嗽以排痰。

③咳嗽训练;咳嗽的正确步骤为:i深吸气以达到必要吸气容量;短暂闭气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分布;关闭声门以进-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增加腹内压来进-步增加胸内压;声门突然打开,l形成由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l促使分泌物移动,l随咳嗽排出体外。

(5)呼吸肌训练:i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l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①增强吸气肌训练:i用抗阻呼吸器(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使在吸气时产生阻力,l呼气时没有阻力。开始训练时,l3~5min/次,l每日3~5次,l以后可增加至20~30min;并可采用逐渐缩小抗阻呼吸管直径的方法,l以增加吸气时的阻力。

②增强腹肌训练:i患者仰卧位,l腹部放置沙袋做加压挺腹训练,l加压重量开始为1.5~2.51kg,l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至5~101kg,l每次腹肌训练51min;也可仰卧位反复进行两下肢向胸部的屈髋屈膝动作,l以增强腹肌。

【注意事项】

1.训练时避免情绪紧张,l选择放松体位。

2.避免憋气和过分减慢呼吸频率,l以防诱发呼吸性酸中毒。

3.胸部叩击和震颤治疗前必须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咳嗽能力,l否则要在叩击后进行体位引流,l以免痰液进入更深的部位,l而更难以排出。

4.各种训练每次-般为5~101min,l以避免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