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促进疗法:Brunnstrom技术

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点是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l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反应,l强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逐渐向正常、i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l主张在恢复早期利用某些异常的模式来帮助患者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l达到患者最终能自己进行独立运动的目的。

【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l包括儿童脑瘫;成人偏瘫及其他有运动控制障碍的患者。

【禁忌证】

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

【仪器设备】

不需要特别的设备。

【操作程序】

1.基本技术与方法

(1)BrunnstrumⅠ~Ⅱ期:i

①通过近端牵拉引起屈曲反应,l采用轻叩引起屈肌共同运动。

②轻叩或牵拉上肢伸肌群以引起伸肌的共同运动。

③牵拉瘫痪肌肉,l先引出屈肌反应或共同运动,l再引出伸肌反应或共同运动。

④早期应用视觉和本体刺激。

(2)BrunnstrumⅢ期

①学会随意控制屈、i伸肌共同运动。

②促进伸肘反应:i-是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二是利用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三是前臂旋转;四是利用紧张性腰反射;五是通过联合反应促进伸肘。

③把共同运动应用到功能活动中:i-是屈曲共同运动,l如患手拿外衣、i手提包等;二是伸展共同运动,l如穿衣时患手拿衣服让健手穿入健侧衣袖中;三是联合交替应用共同运动,l如擦桌子、i熨衣服、i编织等。

④把共同运动与ADL结合起来:i如进食、i洗脸、i梳头、i洗健侧肢体等。

(3)BrunnstrumⅣ期

①训练患手放到后腰部。

②训练肩前屈90°。

③训练屈肘90°时前臂旋前或旋后。

④训练手的功能活动,l伸、i屈、i抓握及其放松。

(4)BrunnstrumⅤ期

①巩固肩部功能。

②增强肘及前臂的训练。

③强化手的训练。

(5)BrunnstrumⅥ期:i按照正常的活动方式来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l加强上肢协调性、i灵活性及耐力的训练,l以及手的精细动作训练。

2.常用反射及模式

(1)紧张性反射

①对称性颈反射:i头前屈时,l双上肢屈曲与双下肢伸展;头后伸时双上肢伸展与双下肢屈曲。

②非对称性颈反射:i头转向-侧时,l同侧上下肢伸展和对侧上、i下肢屈曲。

③紧张性迷路反射:i头处于中间位,l仰卧时,l四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强;俯卧时,l四肢屈曲或屈肌肌张力增强。

④紧张性腰反射:i上部躯体对骨盆位置变动所表现的肢体肌张力变化。

(2)联合反射:i健侧上肢抗阻屈曲或伸展,l可引起患侧上肢屈肌或伸肌的协同运动;健侧下肢抗阻屈曲或伸展可引起患侧下肢的相似运动。患侧上肢用力屈曲或伸展亦可引起同侧下肢出现相同动作。

(3)协同运动

①上肢协同运动:i屈肌协同运动包括有肩胛骨后缩或抬高,l肩关节外展外旋,l肘屈曲,l前臂旋后,l腕和手指屈曲。

②下肢协同运动:i屈肌协同运动包括有髋关节屈曲、i外展外旋,l膝关节屈皓,l踝背屈内翻,l趾背屈。

【注意事项】

1.治疗师必须熟悉脑损伤后的异常病理模式。

2.治疗师必须熟悉肢体功能恢复的Brunnstrom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