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形器

【适应证】

1.关节活动范围异常需矫形器稳定和支持关节功能者。

2.肢体或关节骨折或其他疾患需矫形器固定和保护者。

3.儿童骨骼发育异常、i关节周围肌力不平衡、i肌肉无力对抗重力、i损伤引起的反应性瘢痕、i关节炎症、i肌肉或肢体供血不足或任何能妨碍肌肉收缩的骨、i关节、i肌肉疼痛需矫形器预防、i矫正畸形者。

4.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需矫形器减轻承重者。

5.日常生活不便,l需借助矫形器改善步行、i饮食、i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和工作能力者。

【禁忌证】

因各种皮肤原因,l不宜穿戴矫形器者。

【仪器设备】

1.下肢矫形器11包括足部矫形器、i踝足矫形器、i膝踝足矫形器、i髋膝踝足矫形器、i膝关节矫形器等。

2.上肢矫形器11包括手矫形器、i腕手矫形器、i肘腕手矫形器、i肩肘腕手矫形器等。

3.脊柱矫形器11包括颈矫形器、i胸腰骶矫形器、i腰骶矫形器等。

【操作程序】

1.处方制定前的检查11由康复小组人员对患者进行体检和心理检查。

2.制定处方11由康复医师制定,l内容包括:i疾病诊断、i肌力、i关节活动范围、i畸形情况等,l并结合患者个人生活、i工作条件,l对矫形器提出具体制造和装配要求。同时康复医师应让患者了解使用矫形器的目的、i必要性、i使用方法、i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3.矫形器装配前的治疗11由治疗师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力量、i关节活动范围、i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

4.制造、i装配11由矫形器技师按照处方要求进行测量、i绘图、i制造石膏阴模、i阳模,l制成半成品后试样,l交付初检。

5.初检11由康复医师对患者矫形器的穿戴进行初步的系统功能检查。

6.矫形器的适应性训练11初检满意后,l由物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物理治疗师通过各种临床客观检查、i评定,l认为矫形器的装配和适应性使用都比较满意后,l再安排完成产品,l交付终检。

7.终检11由康复医师、i治疗师、i矫形器技师等康复小组人员共同协作完成,l包括矫形器生物力学性能的复查、i矫形器实际使用效果的评定、i患者身体、i心理康复状况的评定。

8.职业训练根据患者所要恢复的职业,l进行穿戴矫形器后的针对性训练。

9.走上工作岗位患者穿戴矫形器恢复工作。

10.随访11由康复医师负责定期随访,l并做专门的测量、i记录,l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随访间隔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

1.上述程序中制定处方、i初检、i终检是矫形器临床医疗工作中三项主要任务。对初次装配矫形器者,l尤要严格履行三项程序。

2.当随访发现患者存在不适时,l应对矫形器进行检查、i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