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体层摄影:胸部体层摄影

(一)胸部病灶体层摄影

【适应证】

胸部结节性和肿块性病变、i空洞和空腔性病变。了解胸部病灶的性质,l用于鉴别诊断。

病灶正位体层摄影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摄影体位1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l两臂放于身旁。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

2.体表定位点11从胸部正位平片上,l确定病灶中心对应于体表的相应点为“体表定位点”。

3.层面选择11从侧位片中测量病灶中心至后胸壁皮肤面的距离,l减去放大率即为欲断中心层。然后上、i下分别加或减0.5~2.Ocm(根据病灶大小决定)断取数张。

4.体层方式11直线轨迹或弧线轨迹30°~40°。当病灶密度较低,l且直径在2cm左右的小病灶,l可选用直线轨迹10°~15°。

5.记录11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l并签名。

【注意事项】

1.熟悉体表解剖及组织间的毗邻关系,l正确选择体层面深度。

2.胸部球形病灶,l禁用圆轨迹,l以防干扰影的形成。

3.病灶体层,l应利用直线轨迹的方向依赖性,l使轨迹运行方向尽量与肋骨垂直或成最大角度相交。

4.层间距离一般为病灶厚度的1/2。

5.曝光时,l其呼吸程度应与定位照片相一致,l以保证病灶摄人胶片中心。

6.一般应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病灶侧位体层摄影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摄影体位1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l欲断病灶侧贴近台面。两臂上举抱头。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垂直。

2.体表定位点11从胸部侧位平片上,l确定病灶中心对应于体表的相应点为“体表定位点”。

3.层面选择11先从正位片中测量病灶中心至胸椎中轴线的距离。再从摆好的体位中,l直接测量对应胸椎棘突至台面的高度。该高度减去片中所测量的距离,l即为欲断中心层。然后上、i下分别加或减0.5~2.Ocm(根据病灶大小决定)断取数张。

4.体层方式11直线轨迹或弧线轨迹30°~40°。当病灶密度较低,l且直径在2cm左右的小病灶,l可选用直线轨迹10°~15°。

5.记录11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l并签名。

【注意事项】

同本节“病灶正位体层摄影”注意事项1~6。

(二)气管、i支气管体层摄影

气管、i支气管正位体层摄影

【适应证】

气管、i支气管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l两上肢放于身旁。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臀部垫高,l使身体冠状面与台面成15°~20°。

2.体表定位点11以胸骨角(相当于主支气管分叉处)为“体表定位点”。

3.层面选择从病人摆好的体位中,l通过气管分叉水平直接测量胸部前后径。该测量值的1/2减去1cm为中心层面,l上下间隔0.5cm再各断一层。

4.体层方式直线轨迹30°或小圆轨迹8~10°。

5.记录11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l并签名。

【注意事项】

1.因肺野与纵隔密度反差较大,l为减少密度差别,l可采取相应措施,l如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i提高电压(kV)减少电流(mAs)、i使用狭缝楔形滤过板等。

2.左右两侧支气管未处于同一平面,l左主支气管等于胸部前后径的1/2减1.5cm;右主支气管等于胸部前后经的1/2减0.5cm。结合已断层面影像分析决定增加的层面。

3.也可以采用平卧位体层体位。

气管、i支气管侧位体层摄影

【适应证】

气管、i支气管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摄影体位1患侧在下,l侧卧于摄影台上,l头部垫高,l上肢屈曲上举,l下肢向前屈曲,l人体矢状面与摄影台平行,l背侧与摄影台垂直。

2.体表定位点11肩胛骨下角与腋中线相交点为“体表定位点”。

3.层面选择11患侧支气管高度(f)等于第6胸椎棘突到台面距离(h)减欲摄支气管分支开口距(d/k)到人体正中线的距离(即f=h-d/k)。

4.层间距离11间隔0.5cm。

5.体层方式11直线轨迹30°或小圆轨迹8°~10°。

6.记录11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l并签名。

【注意事项】

1.观察主气管时,l体层深度取棘-台距。

2.观察右侧支气管取右侧位;观察左侧取左侧位。

支气管斜位体层摄影

【适应证】

气管、i支气管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摄影体位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l头部垫平,l上肢屈曲上举,l下肢屈曲向前,l身体矢状面与摄影台平行。背侧与摄影台垂直,l深吸气屏气后,l测量第6胸椎棘突到摄影台面的距离(h)。

再嘱病人双上肢屈曲前伸上举。健侧下肢伸直,l患侧下肢屈曲向前放于健侧下肢上,l躯干部向前倾斜,l用体层尺校正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构成的角度,l左侧(前斜位)35°、i右侧(前斜位)30°。

2.体表定位点11患侧肩胛骨下角后1cm处为体表定位点。

3.层面选择首先从正位体层片上,l测量患侧支气管的开口处(d/k)到人体正中线的距离。

4.取层公式F=(h+d/k)cosα。

F为起始层面深度,lh为第6胸椎棘突到台面的距离,ld/k为支气管的开口距,l1α为前斜角度,lk为放大率。

5.层间距离间隔0.5cm。

6.体层方式直线轨迹30°或小圆轨迹8°~10°。

7.记录11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l并签名。

【注意事项】

根据病人情况,l也可以采取后倾斜位或双倾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