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占位性病变:心包疾病

【遣应证】

心包积液、i心包填塞、i缩窄性心包炎和心包肿瘤伴有积液者。

【检查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30~40°,l必要时可变换为直立位以观察液性无回声区的变化。

2.检查项目

(1)用二维超声观察胸骨左缘左心室长轴切面、i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及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i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和剑突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

(2)用M型超声观察二尖瓣波群、i心室波群及心底波群。

(3)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各瓣膜口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及心腔、i心壁与心包腔之间的异常血流。

3.检查程序

首先用二维超声确定有无病变及部位并进行测量,l然后用M型超声对室壁、i室间隔及瓣膜等结构活动曲线进行检测,l最后用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图像和频谱。

【检查内容】

1.心包积液

(1)心包壁层和脏层分离,l心包腔内可见无回声区,l无回声区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i心尖、i右心室前壁及心室侧壁与胸壁之间,l亦可在左心房后见到。

(2)据无回声区出现的部位和距离,l可估测积液量(少、i中、i大量)。

(3)据无回声区内的有形成分,l可初步分析积液性质,l如:i以渗出液为主者,l为“纯净”无回声区;有纤维素渗出者,l可见细条状、i丝状回声;化脓或血性积液时,l无回声区内见较多的点、i片及团块状回声。

(4)中到大量积液时,l心脏除有收缩、i舒张运动外还出现前后“摆动”现象,l以致形成室壁、i间隔和瓣膜的大波幅、i形态畸变的M型曲线。此外,l可见二尖瓣开放幅度减小、i二尖瓣瓣叶脱垂等。

(5)包裹性心包积液的检出主要依据二维超声,l多切面、i多方位观察,l表现为积液部位呈异样外观,l无回声区中可见絮状粘连带,l积液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6)当有瓣膜脱垂引起血液反流、i心壁破裂造成心腔向心包腔分流血液时,l可在多普勒超声的图像和频谱中见到相应变化。

2.心包填塞

当心包积液迅速积聚或积液量超过一定水平时,l心包内压急剧上升,l使心脏受压。

(1)心脏周围环绕有大片状无回声区。

(2)心脏活动受限,l右心室舒张期塌陷,l左心室吸气时变小、i呼气时增大。

(3)颈静脉、i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增宽,l肝、i脾淤血肿大。

(4)当心肌梗死、i外伤等引起心壁穿孔造成心包积血,l用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出血部位和血流状态。

3.缩窄性心包炎

(1)心包壁层和脏层回声增宽、i增厚及增强,l心包钙化处呈显著强回声。

(2)左、i右心房增大,l而左、i右心室正常或减小。

(3)心室游离壁在舒张中、i晚期运动受限;室间隔舒张期出现异常向后运动。

(4)下腔静脉、i肝静脉增宽。

(5)通过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各瓣膜口血流频谱随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注意事项】

1.用M型及二维超声可对有无心包积液作出判断,l并能粗略估计小、i中及大量。并可用超声进行穿刺定位,l标志穿刺点,l指示穿刺方向与进针深度。

2.由于正常人收缩期可在左心室后壁后方出现无回声区,l而舒张期消失,l所以观察整个心动周期的无回声区的变化非常重要。

3.心脏后侧心包积液要与左侧胸永、i心包肿瘤、i心包虫病、i心后肿物、i二尖瓣环钙化等鉴别;心脏前侧心包积液要与心包脂肪、i新生儿胸腺及纵隔囊肿等鉴别。

4.缩窄性心包炎超声表现无特异性,l亦难检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限制型心肌病相似,l在鉴别上有一定难度。因此,l对缩窄的征象不够典型者仅可提示可能性诊断,l并建议进一步做其他影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