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神经受体显像

PET神经递质显像是利用发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观察特定中枢神经递质的合成、i释放、i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情况。鉴于受体一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l通过PET仪器对活体人脑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i密度与亲和力影像。借助一定的生理数学模型,l可以获得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定量或半定量参数,l从而对某些神经递质或受体相关性疾病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i治疗决策、i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

【适应证】

(1)椎体外系疾病:i包括帕金森病(Parkingson’s1disease,lPD)、i亨廷顿病(Huntington’disease,lHD)等。

(2)癫痫。

(3)痴呆:i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lAD)、i多灶梗死性痴呆、i混合性痴呆等。

(4)精神疾患:i包括精神分裂症、i情感障碍、i抑郁、i焦虑等。

(5)其他:i如药物与乙醇依赖、i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1DS)患者脑部病变、i渐进性核上性麻痹、i脑肿瘤等。

【禁忌证】

震颤及严重运动功能障碍,l不能配合检查。

【操作方法】

1.显像剂11目前临床常用的PET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剂主要有18F-多巴(18F-DOPA)、i11C-N-甲基螺旋哌啶酮(11C-NMSP)和11C-雷利必得(11C-raclopride)等。

2.患者准备受检者空腹,l保持安静,l给药前后进行视听封闭,l检查室灯光暗淡。对个别不能配合者须在检查前给予适当镇静剂。

3.显像方法

(1)受检者一般取仰卧位平躺在检查床上,l头部固定并处于PET探测器视野内,l充分暴露双侧肘静脉并放置插管备用。

(2)显像前,l用探头上装置的68Ge放射源做透射(transmission)扫描,l以后再行发射(emission)扫描,l主要用于组织的衰减校正。

(3)由一侧肘静脉快速注入显像剂后即刻连续动态显像,l然后进行特定时相的静态断层显像。另一侧肘静脉分别在注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动脉化静脉血,l血样经处理、i测量、i数据归一化,l通过计算获取动脉输入功能参数,l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进行竞争抑制试验时,l可预先(注射显像剂前30min)将拮抗剂引入活体后注入受体显像剂或显像剂和拮抗剂混合后注射,l是计算放射性配体的抑制常数和受体亲和常数等功能参数的常用方法。

(4)影像处理和分析。断层影像采用计算机提供的软件处理,l一般常用滤波反投影法及迭代法,l并需要进行衰减校正。影像经计算机重建获得放射性配基与脑内富有受体的特异结合分布区域的横断层、i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三个断面和三维立体影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egion1of1interest,lROD技术和采用一定的生理数学模型可得到定量分析的功能参数,l即放射性配体与受体特异结合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结合解离常数(Kd),l定量反映受体数量(密度)和功能(亲和力)。半定量分析常在富有受体分布区域与参考区分别设置ROI,l计算靶/本底摄取比值(T/B),l例如多巴胺受体显像半定量分析常用纹状体与小脑或纹状体与枕叶比值。

【注意事项】

(1)受体显像剂的放化纯度>90%和高比活度(37~741TBq/mmol),l其各种理化性能和药理作用均符合药典要求。

(2)根据使用的显像剂的不同,l检查前须停服一些治疗药物3~51d,l以避免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结果。

(3)PET神经受体显像主要用于病因探讨、i疗效评价、i临床药理学研究、i指导用药,l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神经递质及受体进行的可定量的特异性检查,l由于脑内受体的含量很少,l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与受体结合的显像剂亦十分有限,l因此在分析图像时,l要充分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l如患者的用药情况、i病程,l显像剂的放化纯度、i标记率,lPET仪器性能状况等,l下结论时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