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显像:放射性气溶胶通气显像

【操作方法】

1.显像剂11常用的放射性气溶胶为99mTc-DTPA溶液,l也可使用相类似的放射性药物溶液(如99mTc-EHIDA等)。用气溶胶雾化器雾化为直径<10um的颗粒(3~10um的颗粒沉积于细支管,l1~3um的颗粒可达肺泡),l一次吸入的气溶胶颗粒肺内沉积5%~10%。有条件者也可使用99mTc气(technegas)进行肺通气显像,l由于其颗粒小且更为均匀,l故中央气道沉积较少,l肺组织显像质量更优,l显像方法与前者基本相同。

2.显像仪器条件

(1)气溶胶雾化器:i接通雾化器各管口及医用氧气,l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2)7照相机或SPECT:i探头配置低能通用准直器,l能量1401keV,l窗宽20%。图像矩阵同灌注显像条件,l采集500k/帧计数。

3.操作程序

(1)显像前准备:i向受检者解释检查程序,l嘱用嘴咬住口管,l使用鼻夹,l试吸氧气,l使之适应此种呼吸。

(2)放射性气溶胶吸入:i将740~114801MBq(20~401mCi)199mTc-DTPA溶液,l体积为2~41ml,l注入雾化器,l控制气流量为8~101L/min,l使其充分雾化,l经过过滤,l产生雾粒大小合适的气溶胶。嘱受检者尽可能多地吸入气溶胶雾粒,l吸入时间为5~81min。

(3)图像采集:i受检者取卧位,l采集前位、i后位、i左侧位、i右侧位4帧影像或增加前后斜位共6~8帧影像。

【注意事项】

(1)放射性显像剂应符合放化纯度要求,l放射性活度总量不应低于1101MBq,l体积≤41m1。

(2)影响放射性气溶胶在肺内分布的因素与气溶胶颗粒大小,l受检者吸入过程中的呼吸方式和气管的解剖结构有关。因此应让受检者吸入气溶胶时平稳呼吸,l以免呼吸频率加快,l使气溶胶均匀分布于末梢肺组织,l减少中央气道沉积增多。同时应嘱受检者减少吞咽动作,l以免放射性气溶胶进入上消化道,l影响图像质量,l氧气流量应<71L/min,l以保证雾粒质量。

(3)受检者要练习空白吸入。如有痰时,l应随时咳出后再行吸入雾粒。对哮喘患者必要时可在雾化剂中加入少量解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