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显像

骨髓显像,l可分别对骨髓组织中的红细胞生成类细胞、i网状内皮类细胞和粒细胞生成类细胞进行。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为最常用的骨髓成像方法。其原理是骨髓间质中的单核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清除注入血液内的放射性胶体的功能而使骨髓显像。正常人和多数血液病患者,l骨髓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与骨髓造血功能相一致。因此,l骨髓显像不仅能直接显示全身骨髓的分布和造血组织的总容量,l而且还能显示身体各部位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l是研究骨髓功能和诊断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适应证】

(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检测白血病患者全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l观察化疗后骨髓缓解过程和外周骨髓有无残余病灶。

(3)急、i慢性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5)提示骨髓穿刺和活检的有效部位。

(6)骨髓梗死、i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肿瘤转移灶的定位诊断。

(7)其他造血功能障碍疾病。

【禁忌证】

无明确禁忌证。

【操作方法】

1.患者准备无需特殊准备。

2.显像剂11骨髓显像的放射性药物主要有3类(表21—1)。

表21—1骨髓显像的放射性药物

3.显像方法

(1)99mTc-硫胶体;静脉注射放射性99mTc-硫胶体555~7401MBq后201min21h进行全身前位和后位显像,l必要时做局部显像。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被显影。局部显像时,l第1幅显像取胸廓后位,l128×128矩阵,l700k计数。以后图像的采集,l时间设置与第1幅相同。

(2)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i99mTc标记的抗粒细胞单抗可用于骨髓显像及炎症或感染灶的定位显像。这种骨髓显像剂能提供非常好的中轴和四肢骨髓图像,l检出异常部位及评价骨髓的分布。

静脉缓慢注射370~7401MBq/0.25~0.51mg的99mTc标记抗粒细胞单抗后4~51h进行骨髓显像。

【注意事项】

骨髓是人体对放射性损伤最敏感的组织之一。骨髓显像的放射性剂量主要作用于骨髓,l应严格控制。因此,l在骨髓显像时应避免使用长半衰期或有α射线的核素或标记物。

1.99mTc-硫胶体

(1)正常人中,l85%以上的放射性胶体聚集在肝、i脾,l这影响了骨髓中显像剂的摄取,l由于放射性胶体在肝脏的摄取常使中央骨骨髓不清晰,l99mTc-硫胶体只能检出那些未被肝、i脾重叠区域的骨髓局部病变。这对检查累及到骨髓的淋巴瘤和转移性疾病必须注意。

(2)正常成人的功能性造血骨髓(红髓)主要分布于躯干骨,l称中央骨髓。四肢长骨的骨髓称为外周骨髓,l仅肱骨头和股骨近端1/4~1/3髓腔为功能性骨髓,l其他部位已全部退化为黄髓而不再显影。胶体骨髓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全身功能性红髓的分布及各部位骨髓的活性。

(3)用硫胶体进行的骨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显像,l脾脏同时显影常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2.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显像剂后,l90%以上的循环粒细胞携带该粒细胞单抗,l但并不影响粒细胞的功能或产生细胞毒性的作用。静脉注射后51h,l小于21%体内总放射量为肝脏摄取,l脾脏仅占8.5%,l而85%的99mTc-胶体显像剂则被肝脏摄取,l15%为脾脏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