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AD)(三)
Rajka和Hanifin Rajka和Hanifin分别于1975年和1977年提出了有关AD的诊断标准。1980年,两位学者根据实践经验及同行提议...

异位性皮炎(AD)(四)
康克非 等 国内康克非等对372例患者与213例对照进行分析后指出,Hanifin和Rajka标准的所有基本特征都是十分重要的,但...

异位性皮炎(AD)(五)
日本皮肤科学会 日本学者根据本国情况,认为Hanifin和Rajka的标准不十分适用于该国人群,经过日本皮肤科学会组织专家制...

异位性皮炎(AD)(六)
Bos等最近提出了一个新的诊断标准,即要使诊断成立必须具备:存在抗原特异性IgE(用RAST或ELISA法检测外周血或在皮肤用皮内注射抗原...

异位性皮炎(AD)(七)
英国学者协作组 Hanifin和Rajka标准由于敏感性高,因此,目前广泛使用于临床,但是,Schultz-Larsen和Williams等认为,这...

异位性皮炎(AD)(八)
Rajka 主要的诊断依据 1.家族有异位性疾病的历史。 2.有剧烈持久的瘙痒(痒阈减低)。随年龄不同...

AD严重度积分分级法
为使AD严重度数据化,便于客观分析病情变化和评价药物疗效,1989年Rajka等提出了一个积分分级法,其内容包括: 1.皮损面积 儿童...

AD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积分(ADASI...
作者将AD患者的皮损面积及形态以绿、蓝、红3种颜色标记于印有人体正反面图的方格纸上,按方格计算出各种皮疹占全身面积的百分比,绿色...

AD皮损严重度计分(ADS)法
该方法亦与ADASIS法有相似之处。作者将AD患者皮损分成:红斑面积为Ⅰa,严重度为1;丘疹和抓痕面积为Ⅱa,严重度为2;苔藓化面积为Ⅲa,严重...

AD病情双重评价法
为评价患者和医生对成人AD病情严重度评价的符合情况,作者设计了关于AD的双重评价法,即以自觉症状为主的患者评分(PS)和以他觉症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