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二)
美国Edward拟定的诊断标准:
1.有瓣膜反流性杂音和血培养阳性者。
2.有难以解释的长期发热(1~2周以上),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
细菌性心内膜炎
Teiichi诊断标准:
(一)有基础心脏病者
1.疑诊: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5d以上。
2.确诊:具有下列条件时:
(1)...
|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Hayward等指出,本病的诊断需具备下列标准中的两项:
1.血培养2次以上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2.手术或尸检标本病理组织学显...
|
心和大血管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症状:发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术后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是术后持续发热,或手术反应热下降后又回升,体温高达39~...
|
心和大血管术后脑损害
(一)临床表现
脑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脑损害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有关,可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出现,也可延迟到术后数小时或数天...
|
心和大血管术后ARDS
(一)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可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的表现。
1.原发病变的表现。
2.低氧血症的表...
|
心和大血管术后ARDS的分期
Ⅰ期:即复苏碱中毒期,表现为诱发病经治疗后好转,显示呼吸性及代谢性碱中毒。
Ⅱ期:即潜伏期,表现为呼吸加快、通气增加及 PaO[SU...
|
心和大血管术后ARDS的分度
1.轻度:呼吸频率35~40次/分,无发绀;X线片无异常或肺纹增多、边缘模糊。
2.中度:呼吸频率大于40次/分,发绀;肺部可有干、湿啰音;...
|
心和大血管术后出血
术后发生出血的表现主要有:
1.纵隔及(或)心包引流量过多,成人大于150ml/h、儿童大于100ml/h、婴幼儿大于50ml/h,持续4h以上,若...
|
胸腺瘤的分期
Ⅰ期:有完整的包膜,且显微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
Ⅱ期:肿瘤浸澜包膜、纵隔胸膜或周围的纵隔脂肪组织中。
Ⅲ期:浸润邻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