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
(1)冠脉基础病少而有此家族史者易发病。
(2)青壮年组发生AMI前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不适(变异或新发生心绞痛),老年组为原有心绞痛...
|
妇女心肌梗死
妇女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
(1)发病年龄较男性迟。
(2)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等与男性无明显差异,均系心肌梗死的...
|
再发性心肌梗死
1.既往有肯定的心肌梗死史。
2.临床上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和(或)酶学改变。
3.心电图上有下面3项中1项改变:
(1)出现新的...
|
川崎病心肌梗死
川崎病心肌梗死的特点为:
(1)男性多见,为女性2.5倍以上。
(2)多发生于病后第1年内(72.8%)。
(3)常发生于睡眠及休息时。
...
|
梗死前综合征
有相当一部分心肌梗死者在梗死前数天或数周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水肿、出血、痉挛或其他原因使已狭窄的冠状动脉供血更为恶化,由...
|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MIS)(一)
本征最先由Dressier(1955)提出,指发生心肌梗死后经过一段时间(通常2~10周左右)出现反复发作的胸膜炎、心包炎和肺脏炎(pneumonitis...
|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二)
Welin
心肌梗死后1周以上发生下列症状:
(1)胸膜心包疼痛。
(2)发热37.5℃以上。
(3)血沉(ESR)>40mm/h。
如果仅有上...
|
心肌顿抑(MS)
缺血心肌血供恢复后,心肌功能不能及时得到恢复,而需要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时间。这种心肌缺血后冠状动脉血流虽已恢复,但心肌...
|
心肌冬眠(MH)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后心肌功能状态和心肌存活与否直接取决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①严重、持续的心肌缺血(包括冠...
|
心源性休克(一)
松尾 汎
1.收缩期血压:90mmHg以下,或比血压的前值下降30mmHg以上,除外出血、药物疼痛、迷走神经反射等引起者。
2.呈有效血容量...
|